從第一頓飯開始,李靖就愛上了徐王府的飯菜。

而且作為李元嘉來到潞州後最尊貴的客人,李靖偌大的名頭也佔足了便宜,廚師玉娘可以說不遺餘力,真的使出了不少真本事——早餐四樣小菜,兩樣主食和一碗粥,中午和晚上全都是八菜一湯,從不重樣!

在潞州衙署住了三天,李靖頓覺自己六十多年有點白活了的意思。

所以雖然頗覺不好意思,但是到了第三晚上的時候,老爺子還是張口問李元嘉要了十幾道菜的“製作秘方”,包括早上最愛的油條和小籠包,還有紅燒排骨、水煮牛肉等一些硬菜,另外就是厚著臉皮又要了幾口徐王府的“原版”鐵鍋。

長安的鐵匠們,真做不了這邊那麼薄,那麼圓。

第三天晚上吃過晚飯,兩人坐在太師椅上閒談的時候,李靖捋了捋自己的長鬍子,忍不住感嘆了一句:“果然,大王才是懂得享受之人,李某已經開始擔心回到長安,再也吃不到大王這裡的美味佳餚,恐怕會日日食不甘味啊!”

“哈哈,李相公說笑了。”

眉毛抖了抖,李元嘉心裡早就衝著大唐宰相撇起了嘴角。

這就算懂得享受了?

不過是幾十道李元嘉自己知道做法,然後教給玉孃的菜式而已,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要知道來到潞州已經將近兩年了,如果這麼長的時間只是做出了一些炒菜的話,那李元嘉真的可以再去重生一次了。

只是其他的東西,李元嘉沒打算讓客人見到而已。

否則的話,先不說別的,光是那李靖所住的客房與他自己的臥室一比,恐怕就能讓老爺子瞪大一雙眼睛,好半天合不上嘴巴——那才是真的享受啊!

只不過他的這些心思,李靖當然是不知道的,繼續笑道:“而且更讓李某佩服的是,大王所做之事耗費頗多,但卻從未用過潞州的財力人力……能有大王這樣的刺史,真是潞州之幸,百姓之幸啊!”

李靖說的這些,可不是客氣話。

身為大唐皇帝親自任命的觀風俗使,李靖當然不會僅僅憑藉入城後的問的那幾個人,就給潞州的官員們下一個結論。所以在拜訪李元嘉的這三天時間裡面,李靖的下屬走遍了潞州城、郊,以及所屬的各個縣,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中規中矩,和其他大多數州縣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關於這位徐王……

無論潞州下屬的官員們還是普通的百姓,對李元嘉的瞭解都幾乎為零,甚至有不少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似乎這位徐王根本就不在潞州一樣。

這一點,讓李靖相當的欣賞。

現在還是代國公,未來將會改封衛國公的李靖,未來可是大唐高層裡闔門自守的代表人物。因此在看到十六歲的李元嘉能如此耐得住寂寞,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的事情擾民之後,李靖飛彈沒有覺得對方沒有朝氣,反而認為李元嘉性子穩重,耐得住寂寞,心裡也早就給這位徐王打上了一個對勾!

大唐的親王,不就應該如此麼?

尤其是當今皇帝的兄弟們,在李靖看來就應該像李元嘉這樣,老老實實的,榮華富貴一輩子就行。其他的事情,比如說潞州的政事什麼的,交給其他官員去做就好了。要不然為什麼其他州別駕、長史之類的上佐都是擺設,基本上就是養老的官兒,唯有親王任刺史的州,上佐們就有了實權?

所以仔細一想的話,這個小傢伙有點意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