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既然在潞州這裡待過,李元嘉就想給這個城市留下一筆只有自己能給的財富。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念想也很簡單,既然自己現在是潞州刺史,而且未來也不知道是否會因為親王們的輪轉離開這裡,哪怕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未來的長命百歲,給潞州城挖一套地下下水道系統,改善一下衛生環境什麼的,絕對也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問題是,下水道該怎麼設計?怎麼施工?

陳琳帶著一肚子的疑惑走了,而留下來的李元嘉則是帶著更多的問題,找來了管家韓山:“老韓,跟你請教個事兒……”

“不敢,大王您有事兒儘管問,但是請教兩字我可萬萬不敢當!”

“行了,行了!”

看著韓山一臉惶恐的樣子,李元嘉心裡著實膩歪的很,擺了擺手道:“說正事兒!我看咱們府上用來排水的那一條條的水溝都很新,應該是為了迎接我來新挖的吧?這都是誰設計……咳咳,誰主持建造的?”

作為徐王居住的府邸,潞州衙署當然是城裡最講究的建築,排水溝也不例外。

雖然平時不會在意,但是剛剛入住的那幾天,李元嘉可是仔仔細細的打量過衙署的每一個角落,自然也沒有放過這些明溝。而且入住了一年多,潞州城也下過幾次暴雨,每次衙署裡都沒有出現雨水積聚,或者排放困難的現象,說明這些水溝設計的相當合理,也讓李元嘉對當初的設計師產生了興趣。

“這……”

聽了李元嘉的問題之後,韓山頓時一臉的懵。

誰主持建造的?

這個問題問得著實觸及了韓山的盲點,讓他完全沒有任何的頭緒!

不過作為一名優秀的管家,韓山立刻便想到了一個回答,馬上恭敬的說道:“回大王,我立刻就讓他們去問,最多半天的時間就能知道了。”

徐王想要知道點潞州城裡的事兒,還不容易?

不過韓山剛想說自己現在就去,李元嘉卻搖了搖頭道:“不,不用著急。”

說完也不等韓山回話,他自己就在屋子裡轉開了。

這個時代的排水系統李元嘉也是見識過的,先不用說潞州城裡的這些,大唐最先進、最豪華的長安城排水系統,他也早就看過很多次了。長安南北十一條,東西十四條大街,全城分為一百一十坊,排水系統遍及整個城市的每個角落,建築周圍常見的就是磚鋪散水、滲水井和排水管道。

當然了,大部分街道的排水都是靠兩側的水溝,無論土築還是磚砌都是明溝。

路面都是中間高,兩邊低,城門下面還有排水涵洞,可以說展現了這個時代很高的建築水準……

然並卵,知道這些並不能讓李元嘉懂得如何設計、建造一條下水道。

比如說如何設計下水道的走向,利用城市的地勢還是藉助工程的力量?再比如說下水道的建造是用土還是用磚,抑或是用石頭?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依靠專業人士的力量——就像牛大牛二,還有陳木那些人,可以將李元嘉的想法用這個時代的技術變為現實的專業人士。另外他自己也需要考慮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民夫如何徵召,建造下水道的成本如何解決等等。

而且……

李元嘉想起自己不願意在潞州城內閒逛的一個重要原因,眉頭一挑,停下腳步說道:“這樣吧老韓,除了當初主持建造這些水溝的人之外,再去給我查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