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陳琳大壽之前,陳志把一千斤鐵送到了徐王府。

當然了,他從韓山手中也取走了五個煤爐,而且還得到了免費附贈的十個“煤球機”,不過在親自稱量了一下每個煤爐的重量之後,陳志格外的心塞。

他太高看這種所謂的煤爐了!

原本還想著俆王既然獅子大開口,會不會把給自己的煤爐打造的更加精美,也更大一些,但是拿到手了之後陳志才發現,這玩意兒也就是三十斤左右,用的鐵料最多隻有二十斤,算是虧大了!

即便是明知道其中的原因,也擋不住陳參軍心塞不已……

……

“說白了,還是技術太爛啊!”

同樣看到了鐵匠們新打造出來的煤爐,李元嘉這邊也是有些心塞。

太厚,也太重了!

他還記得上輩子自己小時候用的那種煤爐,小小巧巧的,又省地方又省煤球,但是放到這貞觀七年,王府的鐵匠們打造出來的煤爐大了許多不說,鐵皮也是又厚又沉,浪費了至少一倍的鐵料!

“所以說,這煤爐的普及之路任重而道遠啊!”

想起這個時代那可憐的生鐵產量和價格,再想想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李元嘉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別說十幾斤二十斤鐵了,就算是一兩斤鐵,最底層百姓能不能買得起,或者說能不能買得到還另說呢。

畢竟現在大唐一年才產幾百噸鐵,平均到每一個人頭上的話……

李元嘉這邊正在心塞,旁邊的韓山卻不懂得這種憂慮,只是小聲的問道:“大王,這幾個煤爐,還有那些桌椅、柳枝炭筆……我現在派人給魏王送去?”

“嗯,送去吧!”

點了點頭,李元嘉淡淡的說道:“順便派個懂行的人過去,幫魏王把煤爐裝好!此物用之不當很容易中碳毒,一定要和魏王講解清楚了,萬萬不可大意!”

“是,大王!”

明白了李元嘉的意思之後,韓山恭敬的應了聲是。

此魏王不是歷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魏王李泰,而是李元嘉的同母胞弟魏王李靈夔,李淵的第十九子。歷史學的不是很好的李元嘉,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被嚇了一跳,後來才想到未來李世民要來一次親王們的大輪轉,或許就是那個時候現在的越王李泰才變成了魏王,而現在的魏王束侑又變成了不知道的什麼王。

不過對於這個親弟弟,李元嘉確實頗為喜歡。

那小子年齡雖然比自己小了四歲,但是從小就在音樂和書法上展露了天賦,善草書、隸書,而且音樂天分相當高……

話說李元嘉早就發現了一點,那就是老李家的這些人好像都挺有藝術細胞的。

李元嘉自己擅長書法、繪畫,胞弟李靈夔也擅長書法、音樂,皇帝李世民也擅長書法,就連李元嘉覺得挺混蛋的一個哥哥李元昌,書法和繪畫的水平也不比他差。此外就李元嘉所知,他的那些哥哥弟弟們至少有一半都有著“藝術氣息”,水平還不低!

天賦自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親王們生長的環境。

從小就有名師盡心盡力的指導,而且從來不用擔心老師們的束侑,不用花時間去幫家裡面幹活兒,這要是練不出來點東西,那可就真是笨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