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氣暖和了,要不要讓他們挖一個水池出來呢?”

心裡一邊暗暗盤算著整出一個小池塘,再挖一條小河,造上幾座假山可能需要的花銷,李元嘉一邊信步往後院走了過去。只不過剛剛走到了一半,便看到韓山急匆匆的走了過來,行完禮後急道:“大王,潞州別架陳琳求見!”

“陳琳?他又來做什麼?”

停下腳步,李元嘉一臉疑惑的看向了韓山。

自從上任潞州刺史這一職位一來,要說李元嘉完全的不理政事那肯定不對,畢竟身為大唐皇族的一員,俆王怎能尸位素餐?所以每日在潞州衙署,我們的俆王還是會上班的,各級官員只要有事情只管來找就是了!

只不過來找是一回事,能不能解決問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正李元嘉的反應向來就是大手一揮,給那些人指出一條明路,比如說“去找陳別架,讓他幫忙處理”,或者“去找王長史,就說我讓他給解決”之類的。所以慢慢的,除非一些必須要李元嘉出面,或者說充當一下人形印章的時候,很多官員已經基本上不來找他了。

其實在李元嘉看來,這樣真的挺好的。

大家不用再用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裡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態度來應付一個十五歲的刺史,而他也不用去處理那些煩人至極,而且處理方式往往會與他世界觀大相徑庭的政務,同時潞州的各級官員,尤其是那些上佐們,還能收穫比以往更大的實權,豈不是皆大歡喜?

不過在所有的官員中,陳琳明顯是個例外。

別的官員在清楚了俆王的態度之後,總是能不來就不來,而陳琳則是三天兩頭的來衙署報道,恨不得事事都要請示一下李元嘉才行。雖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陳別架每次來的時候都恭恭敬敬,可是時間一久李元嘉實在是有點煩他了。

相比之下,他兒子陳志倒是可愛多了。

至少半年時間給李元嘉搞來了六百斤的鐵料,而且答應剩下的四百斤三月底之前交齊,著實解決了王府的大問題。要知道李元嘉還有挺多想法要用到那玩意兒,而王府的存貨可真的是不多了……

“呃……”

看著李元嘉一臉疑惑的樣子,韓山的嘴角一抽,無奈的回道:“大王,陳別架應該是為了立春那日的安排而來……您看是不是現在去見見他?”

對於自家大王,韓山也頗為無奈。

就算他明白坐在李元嘉的這個位置上,如果太勤於政事不見得是好事,而且來潞州之前無論宇文昭儀還是宇文士及,也都曾經特意的叮囑過,不過看到才十幾歲的大王如此的“頹廢”,韓山這心裡還是頗不是滋味。

“立春?哦,原來立春要到了啊!”

聽韓山這麼一解釋之後,李元嘉頓時恍然大悟!

不過明白了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無奈與煩惱——在這個大唐無比重視的節日裡,作為地方的最高長官,李元嘉這個潞州刺史是肯定躲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