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劉辯身旁,徐庶微微躬著身子。

見他臉色很是難看,徐庶神色很是坦然的說道:“殿下意欲借遼東人之手誅殺諸葛均,臣下心中悉數了然!”

眼睛微微眯了眯,劉辯冷冷的問道:“既是瞭然,因何還將那諸葛均留在壽春,不讓他即刻前往遼東?”

“諸葛均不可殺!”抱起雙拳,徐庶對劉辯說道:“至少眼下不可殺!”

凝視著徐庶,劉辯眉頭微微擰起,有心要追問不殺的緣由,卻並沒把話說出口。

被劉辯盯著,徐庶保持抱拳躬身的姿勢,接著說道:“諸葛均前來投效殿下,必是那諸葛亮之意。殿下也是曉得,諸葛亮之兄諸葛瑾,而今正在江東,那諸葛亮不欲投效殿下,必定是心中別有他想。諸葛均來投殿下,一門兄弟,各投一主,為的不過是保住諸葛氏命脈!”

“元直既是曉得,因何說那諸葛均不可殺?”徐庶說的這些,正和劉辯的猜想相互印證,他很是不解的看著徐庶,又追問了一句。

“諸葛均前來投效,殿下若是要他即刻前往遼東,高麗王眼下兵鋒正盛,如何會相信一個漢人?”抬頭看著劉辯,徐庶說道:“他去到高麗軍營,未被當場誅殺已是造化,假若高麗大軍失利,即便遼東軍未有將之俘獲,高麗王也必定會將他當成細作誅殺。由此推算,諸葛均必死無疑!殿下尋思得這些,天下豪雄又有幾人看不出端倪?殿下即將登基稱帝,若是因此受豪雄們腹誹,著實是得不償失!”

徐庶的一番話,把劉辯說的也沒再言語。

想要招攬諸葛亮,為的便是斷了那劉備的後路。

卻不曾想,徐庶到了隆中,竟是連見都沒見到那位傳說中的臥龍先生!

“元直!”胸中的氣惱平復了一些,劉辯向徐庶問道:“以你看來,那諸葛亮意欲投效何人?”

“江東孫氏,雖是偏安於長江以南,卻是多有雄才!”見劉辯的臉色好看了許多,徐庶說道:“諸葛亮前去投效,必定不為重用。曹操如今趕赴遼東,雖說愛才,且大軍戰力早不如前,可他麾下謀臣、武將多如牛毛,諸葛亮前去投效曹孟德,倒不如前來投效殿下!至於荊州劉表、蜀中劉璋,雖說麾下兵馬不少,卻都是難成大事之人,斷然入不得諸葛孔明之眼!”

簡單的幾句分析,就斷了諸葛亮可能投效的幾處豪雄,劉辯聽著,卻是滿意的點著頭。

對這段歷史還算是瞭解的他,也是曉得,諸葛亮沒有前來洛陽,不久之後必定會投效劉備。

以皇親之命坑蒙拐騙多年,劉備始終沒能發展起自家的力量,得了諸葛亮,便是如虎添翼。

大秦軍隊屆時南征,也是會多了幾分困難!“

“諸葛孔明所欲投效著,乃是而今身在荊州的劉備!”劉辯沒有吭聲,徐庶接著對他說道:“劉備身旁雖是有關、張二人,卻並無智慮之士,整日只是做出敦厚賢良之狀,誆騙天下群雄!”

聽著徐庶說的話,劉辯不住的點著頭。

他對劉備,始終沒有好感。

曹操雖說狡詐,畢竟還是個真小人。

僅從他當年對陳宮說過的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負我”,便可看出他坦率真誠,是個敢於直面自家的人物。

而劉備,假冒皇親倒也罷了,整日還裝出一副敦厚賢良的模樣。

在徐州之時,從陶謙手中得了徐州,呂布不明就裡,真個佔了徐州,劉備便勾連曹操,對呂布大肆攻伐。

在那之前,卻是擺出一副要將徐州讓賢的態勢。

到了荊州,雖說眼下尚未有任何的建樹,劉辯卻是曉得,以劉備的脾性,在荊州也必定不會閒著。

擅長鑽營、挑撥、收買人心的他,此時恐怕在荊州已是暗中培植出了不少肯為他賣命的力量。

荊州劉表的那點家業,怕是經不住劉備折騰。

微微眯起眼睛,劉辯嘴角牽起一抹冷笑,對徐庶說道:“本王只是有些後悔,當年劉備來到洛陽之時,因何未有將之擒殺!”

“劉備野心頗大,乃有梟雄之相!”直起身子,看著劉辯,徐庶說道:“如此人物,曉得何時須屈何時須伸,殿下當日,著實是找尋不到由頭殺他。只是他對大漢天下,久有覬覦之心,殿下與之早晚會有一戰,誅殺劉備,並不急於一時!”

“得了諸葛亮,本王要殺他,怕是不易!”嘴角牽起一抹笑意,劉辯雙手負於身後,轉身面朝著遠處的群山,眼睛微微眯了眯說道:“北方尚未安定,本王無暇抽出兵馬南顧,怕是那劉備要成了氣候!”

“罷了!”話說到這裡,劉辯背朝著徐庶擺了下手說道:“元直之意,本王也是曉得。殺了那諸葛均,除讓天下眾人以為本王容不得前來投效之人,並不太多實意!且由著他去吧,過些時日,遼東戰事明朗,再讓他前往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