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和人物介紹完了,接下來,董紅旗開始為大家介紹今天的重要來賓。他指著嘉賓席上的寒煙說道:“這位寒煙小姐想必大家都認識,他是我的侄孫女,與我的孫子董承同齡。寒煙小姐橫空出世,成為龍城乃至華夏商界的一顆新星,讓我們祝福她今後的路走得越來越順暢!”

董紅旗的話音剛落,大廳中就爆發出如雷的掌聲。寒煙則站起來向大家鞠躬致意。

接下來董紅旗又介紹霍寒山和幾個龍城的名人。因為這幾人經常出入這種場合,大家都習慣反而沒有多少掌聲,倒是開玩笑、打趣的居多。

最後,董紅旗才開始推薦他的藏品。

董紅旗從旁邊的架子上拿過一個香爐,說道:“這個宣德爐是我的一個老友讓我代賣的,老友少年時跟著一幫紅衛兵到一戶地主家去抄家,看中了這個香爐,拿回家餵狗。是我到《無》《錯》他家時才發現這是寶貝,他一直珍藏著沒賣。

現在這位老友身患重病,行將就木。他的幾個兒子鬧著要分家產,別的都分光了,只有這個香爐和幾件古玩、字畫沒法分,只好委託我給賣了折成錢。我本想自己買下來,但是價錢不好定。今天就拿出來讓大家品鑑品鑑,如果有感興趣的,價高者得!如果大家擔心香爐是贗品,我們可以請鄧老師給做個鑑定!”

董紅旗說完,就把宣德爐遞給身邊的鄧自高。鄧自高拿出一副白手套戴上,又用只放大鏡對著宣德爐仔細地觀察了一會,這才說道:“這隻香爐不是正宗的大明宣德年間製造的香爐,但是它是清朝乾隆年間仿明朝宣德爐製造的,無論是配料還是工藝都不亞於明宣德,而且它的存世量也很少,所以收藏價值也很高。在製作年代上,我可以擔保!”

說到這裡,鄧自高請一些有意向的買家上臺,對香爐進行最後的鑑定。

雖然大家都相信鄧自高,但是他們還是上臺看了一遍。仔細地把玩了一下,看看是不是值得買。很多人已經不在乎價錢的高低,只在意是不是合自己的意。只要自己真正的喜歡,價錢已經不是問題了。

趁這機會,霍寒山告訴郝仁,鄧自高肯下功夫做鑑定,拍賣結束後,會給他一筆鑑定費的。

這時,鄧自高又說:“去年冬天,在香港的一個拍賣會上,一個同樣品相的宣德爐拍賣出一千萬港元的高價。不過,那將的拍賣會場面太大,有錢人太多。我們今天的場合有點小,我就把起拍價定得低一點,就四百萬吧,讓我們龍城的老鄉佔點便宜!”

郝仁一聽,就在霍寒山的耳邊小聲說道:“鄧自高這人太不厚道,分明是拿話來刺激我們這些人出高價!”

當初在電視上,郝仁覺得這老頭還有點名士風範,現在只覺得他一身銅臭。不過,這根本算不得什麼,從寄賣者的角度來說,誰不想多賣點錢。鄧自高對寄賣的一方負責賣高價,對藏家負責保真,這就OK了。

霍寒山冷笑道:“我本來想買的,聽他這麼一說,反而不買了!”

不過,鄧自高的話還是起到效果了。幾個本地的企業家立即爭相出價,最後是一個臺資企業的老闆以九百八十萬的價格把這個香爐買下了。

董紅旗拿出的第二個藏品是一幅唐寅的畫。鄧自高先是鑑定一番,確定是真品之後,將起拍價定在五百萬。大家爭相叫價,最後被那個郝仁今天剛剛認識的趙天星以一千零八十八萬拍下。

趙天星開的是文化傳媒公司,需要一件上檔次的藝術品充門面,所以這笑錢他花得值。競拍成功後,他讓那小嫩模去把畫拿過來的時候,小嫩模都激動得不會走路了。

董紅旗展示的第三件藏品是一方硯臺。

鄧自高一看這硯臺也有點激動,他用放大鏡觀察了好一會兒,才興奮地說道:“這方硯臺叫‘龍涎硯’,以磨出來墨香如龍涎而得名。此硯最早出現於北宋,因為北宋的徽宗皇帝趙佶崇奉道教,所以有一個道士專門送他這方硯臺,說是此中有修煉的秘密。但是還沒等趙佶找出其中的秘密,北方的金國就打進來了。‘靖康之變’後,這方硯臺流落到金國,金國滅亡後又被元世祖忽必烈所得。乾隆皇帝曾經賞玩過,併為之題詩。只可惜大清朝庚子年間八國聯軍進京城,這方硯臺就不見蹤影了!現在它終於出世,請大家上來鑑賞一下!”

這時,寒煙突然將小嘴附到郝仁的耳邊說道:“好人哥,我哥最喜歡硯臺了,你把這方硯臺買下來送給他,算是我們對他這段時間支援我的一份心意!”

郝仁笑道:“行,只要他真正喜歡,這點錢算什麼!”

這時,幾個有意向的藏友都到大廳中間的桌子邊,對那方硯臺輕敲、細聽,表現得很專業的樣子,甚至還有一個用舌頭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