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五章 項羽進咸陽(第2/3頁)
章節報錯
或者是,項羽天生就是那種人,外人很難改變得了他的決定。
反觀劉邦,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說實話,劉邦化身季柳那會兒,就經常請教張靚。
也就是在不經意之間,說話談笑之時,張靚就把自己的很多觀點灌輸給了劉邦。
比如說親民愛民,比如說人人平等這些後世的理念,劉邦雖然沒能全盤接受,但也受到了自己的巨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劉邦對自己很是信任,只要是建議,基本就會全盤採納。
史書記載,老祖宗張良本來是去投靠項羽的,結果在留縣遇見劉邦之後,兩人一番詳談之後,相見恨晚,只覺得惺惺相惜,由此成就了一番美談。
在自己身上,歷史還是那段歷史。
味道也是完全沒變。
這天下要想平定,還得落在劉邦身上。
項羽這種性格,註定了只能成為一代霸王,或許也能名垂青史,為後人所敬仰,但終究,他並不適合成為天下共主。
這叫什麼?
這叫跟自己理念相合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張靚遙望咸陽,感嘆這場大火,心中覺得,項羽可能是一意孤行,范增也勸不聽吧?
但實際上,張靚想多了,范增壓根就沒勸項羽。
這其中原因呢,張靚從自身的立場去猜測,自然就會猜錯。
張靚入世,還真是沒有多大的私心,單純就是為了人族大劫而入世,而張靚自家的產業主要在大申鎮妖府,也就是,入世沒有太多的利益訴求。
所以,張靚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主要是著眼長遠,立足未來,主要是為了奪取天下而謀劃。
所有謀略都在圍繞這個最高目標而進行。
有了這個目標在前面,所以,一些蠅頭小利,張靚還真沒放在心中。
咸陽再富庶,跟張靚都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項羽身邊的范增卻是不一樣。
他有家族,入世也有利益訴求。
雖然奪取天下也是他最大的利益訴求,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偶爾能發一筆小財的話,也是很難拒絕的。
咸陽乃大秦之都,天下財富多集於咸陽。
現如今項羽領兵殺入咸陽,大肆屠戮的同時,也就是搜刮財富的最好時候,范增作為大楚重臣,身居高位,自然也能跟著發一筆小財了。
為何要勸項羽?
當然,如若鴻門宴上,項羽聽了范增的意見,真的斬殺了劉邦的話,那麼,此時此刻,為了項羽未來的天下,范增的確會勸一勸項羽別這麼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