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三章 文人的風骨(第2/2頁)
章節報錯
拜月會場,所有儒生,此時齊齊起身,對程華寧躬身以示敬意。
原本有些浮躁的會場,整個氛圍隨之一變。
感受著會場儒家儒生們的精神氣象,張靚不由心中感嘆、敬佩。
無論是儒家的溫和謙恭,還是道家的超然灑脫,都是中國古代文人難以消蝕的風骨和永不褪色的氣節。
泰山崩而不色變,文人風骨和氣節,書寫和鳴奏著泱泱華夏五千年,中華文明瑰麗璀璨的華章金曲。
張靚發現,程華寧簡簡單單幾句話,頓時刺激了全場文人的鬥志。
李慕白、酈食其的雙眼更是鬥志熊熊,拜月文會,再起波瀾。
還有餘利基和歲寒於,這兩隻小蟲子,竟然也是死而不僵,鼓起餘勇。
可以這麼說吧,如若沒有程華寧此時展現風骨,那麼,下邳拜月文會後面可能就不會再有什麼作品。
因為,張良張子房的驚世之作,已經讓文會達到高潮,其他人可以放棄抵抗了。
但程華寧告訴他們,不能放棄,相信自己,縱然不敵,也要一斗。
不得不說,文人的內在精神力量,真是很強很強。
餘利基、歲寒於首先響應,鼓起餘勇,分別作拜月詩詞一首。
歲寒於挺身而起,目視張靚,賦詩曰:“拜月龍樓上,鸞鏡未安臺,河水風露清,月臨人自老。”
餘利基目含悲慼,詩文也是悲涼:“拜月下荷塘,滿身風露涼。曲闌人語靜,風骨自焚香。”
兩首詩詞,竟然都引動了才氣,倒是讓人刮目相看。
看著這兩位,張靚心中也是頗有一番感嘆,竟然有種自己成了反派的感覺。
轉念一想,如若自己今日不能寫出《愛蓮說》,那麼,滿身風露涼的又會是誰呢?
他們現在背水一戰,那又能怪誰?
遠遠地,跟夢星緣對了一下眼神,張靚搖扇,說道:“好詩,都是好詩,引動才氣灌體,詩成出縣,能得個上千文化點數。”
餘利基和歲寒於臉色鐵青,對望一眼,歲寒於緩緩說道:“拋磚引玉而已,也不知子房兄可有大作?”
張靚看向歲寒於,朗聲說道:“文人風骨如日月高懸於朗朗乾坤,文人氣節似江河飛奔於萬古千秋,子房不才,自然也會用心謀篇章,只是,還差點醞釀,欠點火候,還請各位文友見諒。”
差點醞釀,欠點火候!
聽到這句話,歲寒於頓時感覺不好,蓮花龍船之上,張良就是這麼說的,結果後來,就真整出了一篇《愛蓮說》,難道,這小子又在憋什麼大招不成?
張靚在這憋住了。
但文魁臺這兒,傲骨天生,灑脫不羈的酈食其憋不住了,他挺身而起,朗聲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氣了,子房兄,我先來一首,你來品鑑品鑑。”
手持瓜果,步入高臺,酈食其朗聲唱到:“月出皎兮,古今皆如兮,今人兮不見古時月兮,今月兮曾照古人兮,古人今人若流水兮共看明月……”
這位激情昂揚,高歌一曲,卻是一位真正的詩人。
一位不涉及爭鬥,只是單純作詩的詩人。
這詩對月吟月說古論今,很是大氣磅礴,張靚也是忘了跟餘利基和歲寒於的爭鬥,單純因為欣賞而欣賞,拍手叫好。
這首詩歌的質量明顯高於了餘利基和歲寒於的詩歌,滾滾才氣從天降,達到了出郡的水準,整個會場,滿是叫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