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達到人生巔峰(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
楊守拙全程關注。
最後修完了他對李文軍說:“建設速度還行。就外圍太慢。主要是你太挑剔了。”
李文軍說:“給孩子們用的馬虎不得。有一點電線鋼筋露在外面都是隱患。”
季如詩和顧展顏也沒有閒著,整個暑假都在搞宣傳和招聘新老師的事情。
九月開學的時候,就開招收藝術專業的學生了。
而且這些學生也不是說一藝術生進來,以後就必須走藝術這條路,只要能跟上,隨時可以互轉。
普通版的學生有特長的也可以選上藝術班的課程。
這簡直就是貴族式的教育。
完全就讓家長沒有了顧慮。畢竟去上藝術學校,文化課的老師遠不如普通學校。
讓孩子上普通學校,藝術課的老師又夠不上藝術學校的標準,還得花大價錢去外面找老師。
現在好了,兩全其美。
舞蹈那邊就由韓鼕鼕負責。
她這個牌子足夠響亮,所以舞蹈類的藝術生報名最火熱。
結果就是從每年紀一個舞蹈藝術生班增加到兩個。
幸好李文軍他們最開始規劃的時候已經按照兩倍的量去估算了,老師也充分考慮了淘汰備用的數量,所以一切都很順利。
北方集團這兩年也算是幹了點正事。
他們打算攻克鹽鹼地的農作物種植科研專案。
從水稻開始。
中國有1億公頃(15億畝鹽鹼地,主要分佈在西北內陸,東北,黃河中上游和沿海一些地區。
這些鹽鹼地,哪怕是能讓五分之一長出糧食來,都能多養活幾億人。
他們透過陶光明向李文軍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李文軍覺得這個課題很好,所以同意跟北方集團合作。
北方集團負責內陸鹽鹼地水稻種植研究,他的團隊和湘省農科院負責海水鹽鹼地。
成果共享。
北方集團不擔心李文軍獨吞成果,因為水稻本身也賣不起高價。
李文軍也純粹是砸錢給湘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去做。最後成果都是專家的。
他最多賺點名聲,掛在論文作者最後。
十幾年前穗城的科研人員就在海邊鹽鹼地發現了野生海水水稻,並被命名為新物種。
這些年,一來是沒有科研經費,二來別的雜交水稻畝產更高,就沒有專門來研究海水稻的增產。
其實只要把這種野生海水水稻跟雜交水稻再來雜交,多次篩選,育種,得到相對抗澇、抗鹽鹼、抗倒伏、抗病蟲且高產的水稻,只是時間問題。
也就是舍不捨得投入科研經費的問題。
李文軍一向不喜歡太高調,而且這一次確實也是陶光明做中間人在兩個“巨無霸”實業集團中間牽線。
所以新聞釋出會,新聞採訪,李文軍都不出面,都讓陶光明去出這個風頭。
新聞挺博眼球的。
“專案投資一千億,計劃用時十年達到目標,國內兩大萬億資產企業聯手打造,研發成功後將在全球創造萬億以上的效益。”
“這是‘文軍實業’繼晶片,汽車,材料,智慧裝置後又全力投入的高科技產業。”
寫得好像“文軍實業”所有科技專案都是陶光明負責一樣。
陶光明從來沒有這麼風光過,感覺自己達到了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