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李文軍給無人機研發提的要求是開始研發“永不落地”的無人機。

研發小組的人一聽就傻眼了:不用充電?

永動機?

這種低階錯誤,照理說李文軍是不會犯的啊。

可是李文軍那麼嚴肅地在大會上提出來,明顯不是在開玩笑。

他們琢磨了好久都沒有頭緒。

李文軍索性把把手機,電腦和智慧穿戴裝置研發組的人都叫上。一起開會。

他說:“這個‘永不落地’的無人機,其實就是無接觸充電,從近距離慢慢到遠端充電。 ”

看研發小組的人還一副呆若木雞的樣子,李文軍又說:“自然界的一切東西都是能量的存在方式。不管是微波還是電能,鐳射或者電磁感應。所以理論上來說,電能是可以轉換成等能量的微波,鐳射和磁力場擴散出去,然後被有接收器的裝置接收再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電能,動能。”

“據我所知,好幾個國家都在研發電磁無線充電,而且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個的缺點是要充電裝置和被充電裝置距離小,最遠只能做到幾厘米。微波無線充電的距離可以做到更遠,但是距離越遠,能量衰減越厲害,而且容易產生電子噪聲,造成接收裝置的故障。其他還有什麼方法,你們去琢磨。”

“這個技術的近期目標是實現智慧穿戴裝置,手機,剃鬚刀之類的家用電器的接觸無線充電,再到無接觸充電。下一部目標用移動充電裝置對用單裝置的無線充電,遠期目標是,衛星在雲層以上收集太陽能,再用微波方式傳回地面,給地面的所有電動裝置,包括汽車無接觸充電。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電動汽車都不用停下來充電了,就不用擔心電池續航的問題了。”

原理告訴你們了,技術走向也告訴你們了。

其他自己去琢磨。

都讓我來,就不用你們了。

李文軍又說:“從接觸充電做起。接觸式無線充電是利用電磁感應、磁共振來傳輸電能。這個爭取一年能做出來很不錯了。你們先研究一下,寫個方案出來給我看看。”

幾個負責人應了。

董慶軍在那裡搓手,說:“要是可以用微波充電,那是不是可以用機器隔空讀取人的腦電波,甚至輸入腦電波控制人。”

旁邊的人都驚悚地望著他。

有人嘀咕:“你想控制誰?我覺得這東西研發出來,肯定要先干預你的腦子,把你治好了要緊。”

“那有點困難,他腦子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了。”

董慶軍等大家走了,問李文軍:“我可以搞無線充電嗎。”

李文軍:“搞唄,我還能摁住你不讓你搞麼。”

董慶軍興奮地用胳膊撐在桌上,身體往前傾:“也就是說所有資源我都可以用?”

李文軍:“你別給別人添亂啊。”

董慶軍:“不會,我搞我的怎麼會給別人添亂。”

那天在會議室開會,中間休息的時候,有人站在窗邊遠眺,喃喃地說:“哇哦,董慶軍是真的瘋了嗎?”

李文軍和陶光明一聽,忙靠過去,之間董慶軍開著一輛電瓶車,反反覆覆去蹭路邊的一個音響一樣黑乎乎的東西。

來來去去,沒完沒了。

李文軍拿了個望遠鏡過來看了一會兒,說:“不用理他,他應該是在實驗電磁無接觸充電樁。”

陶光明:“你怎麼知道。”

李文軍說:“你看,他一靠近那個充電樁,頭髮就全豎起來。那個地方肯定有個很大的電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