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泰日夜行三百里,居然給他摸進了爾朱兆的庭院,正在大吃大喝的爾朱兆士兵看見竇泰等人宛如神兵天降,嚇得失魂落魄,竇泰率軍追趕到赤洪嶺將其擊潰,爾朱兆因此上吊。

之後東魏建立,竇泰出任御史中尉,庶事鹹理,內外肅然,百官敬畏。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高歡是劉備,那竇泰就是有關羽之才的糜芳,不僅是功臣,還是貴戚,是高氏集團的初代目京畿大都督,足見任重,只要他還活著,那鮮卑勳貴的領頭人必然是竇泰,絕無他想。

可惜竇泰也犯了一個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他死了。

這個錯誤還和宇文泰有關,二十二年前,高歡西征,命竇泰率軍進入潼關,但中途遭到宇文泰的襲擊全軍覆沒,竇泰無顏見高歡,憤慨之下自殺而死,一向卑鄙無恥老奸巨猾的高歡甚至罕見地發了一次癲,統領二十萬兵馬,仿若劉備附體一般開啟了沙苑之戰,為他的關羽報仇。

竇孝敬就是這樣一個男人的兒子,作為恩寵,高洋將竇孝敬任命為高殷的太子左衛坊率,負責護衛東宮的安全。

不過高洋和高殷都不能像高歡信賴竇泰那樣信賴竇孝敬,因為竇孝敬的母親可是婁太后的妹妹,是太后插在東宮的一根刺,替太后監視著太子。

高洋也曾想將其撤換,但婁昭君以竇泰為盾牌,力保竇孝敬的左衛坊率之位,除非高洋真要徹底否定竇泰對齊國的貢獻,否則他還真拿小竇沒辦法——不是做不到,而是會犧牲更多,成本與收益不匹配。

經常殺人的朋友都知道,殺人容易拋屍難,就是這個道理。

也因此,給予竇孝敬官銜與恩榮已經足夠了,實在是不能指望他為了高洋父子效忠,否則高洋也不必派康虎兒來貼身護衛高殷,反過來說,其實就是不信賴竇孝敬。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高洋登基後雖然去了竇泰墓前祭奠,但卻沒有其他的動作,反倒是婁太后支援的高演上位之後,才將竇泰配享高歡太廟。

高殷出任大都督府,掌握額外的兵權也就罷了,而今還派了牒雲吐延來,這讓竇孝敬頗有些不自在,莫非太子疑我?

彙報完了工作,竇孝敬忍不住發問:”太子,這些是……”

“噢,是父皇調撥給我派差的人手,不入東宮,不勞你費心。他們要經常伴隨我身側,你就當做看不到就是了。”

“既如此……臣下遵命。”

竇孝敬唯唯諾諾而退,他雖然不是特別聰明的人,但也知道自己正在失勢。

要讓自己率領的左衛坊看不見這些人,那他們不就比自己更親近太子麼?這樣誰才是太子的護衛?

太子開了大都督府治事,有都督府的人馬是自然而然的。但按照宮裡的規矩,這些人馬不能進入宮中,太子在宮中主要依靠的還是他們左右衛坊。

可看眼前之人的制服,他們是宮中宿衛,等級比東宮左右衛坊高得多,說明這是皇帝的決定,他當然不敢表露不滿。

高殷也覺得有些可惜,明明不是竇孝敬的錯,但他一開始就站在了勳貴的陣營中,除非這個陣營消散,或者全面倒向高殷,否則高殷也沒法使用這種成分不純的臣子,“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像段韶、斛律金這種重量級的勳貴,是有資格重新選擇站隊、且雙方都會歡迎的大股東,竇孝敬還沒有這個資格。

這些宿衛約有兩百人,親自安頓好了他們,高殷才回到自己的住所,時不時命人取些東西,又叫來匠夫,在殿內發出奇怪的聲響,引得路過的牒雲吐延大奇。

“這貴人就是貴人,折騰的辦法都和常人不一樣啊。”

好在太子沒有天子那麼暴戾,只是搗鼓東西而已,不搗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