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時機到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到了正月初六,軍校這邊再次開課。
鄧健掛了副山長之名,也正式與眾學員相見。
揚州那邊有宋林總理政務,還有重兵鎮守,鄧健反悔的時間就定在元宵節後,如此就有一旬的時間“訓導”眾學員。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同吃同住,四個班眾學員都差不多相熟了。
不管是日常操練,還是各班小課,也開始漸入佳境。
鄧健素來沉默寡言,並不是馬寨主那樣精通世情、讓人如沐春風,也不像林師爺那樣讓人知識淵博、讓人心生仰慕,也不像馮和尚那樣寶相莊嚴、讓人心生敬畏,也不像水進那樣平易近人、讓人不由自主親近。
一旬的時間,鄧健只露面了三次。
一次是初六那日的小集合上,他跟在霍五身邊,站在臺上,與眾生員相見;一次就是正月初十的“軍演”,一次是正月十五生徒聚會。
對於鄧健這位滁州軍第一戰將,眾生員更多的是畏懼。
就這三次相處,也沒有半點可親的感覺。
當著鄧健的面,無人敢上前親近;私下各寢室學員湊到一起,少不得私下議論起滁州軍這位二號人物,就有了爭議。
“太尉氣勢已經迫人,鄧元帥氣勢比太尉還兇悍!”
“那是殺氣!不說別的地方,就說金陵,鄧元帥殺了多少人?”
“哼!那些地頭蛇有幾個好東西?不殺的他們怕了,他們哪裡會老實聽話?”
“到底殺戮太重,太尉大人就不曾枉殺……”
“太尉大人待人以誠,太仁厚了……”
對鄧健看法有爭議的,多是後勤班與參謀班的學員。
他們並不在征戰的前線,又多是讀書人出聲,想的就多些。
文武殊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可對於戰將班的學員來說,就算不是鄧健麾下,可是在滁州軍一路征伐中,也多有機會見識過鄧健的勇武。
“鄧元帥的兵器也是雙鐧,這一路下來也是逢戰必勝,日後一定會成為不亞於第五帥那樣的當世名將!”
“鄧家與第五家同鄉而居,世代聯姻,祖上也有不少戰將跟著第五帥征伐……”
“咱們滁州軍能到今日,鄧元帥不說當居首功,也是至關重要!”
“瞧參謀班那些孫子,在鄧元帥面前跟小雞崽子似的,大氣都不敢喘,哈哈!”
“……”
實際上,不管是參謀班生員對鄧健這位悍將若有似無的防備與審視,還是戰將班日漸狂熱的推崇,對鄧健來說,都是處之泰然。
正月十六,鄧健帶了親衛又去了揚州。
等到正月底,軍校生員畢業,就會抽調合適的人過去揚州,鄧健會回到金陵備戰。
沒錯,就是備戰。
就在年後幾日,京城有訊息傳回來。
內閣在臘月十二封閉前一日下詔令,調山西兵南下平叛,目標是淮安府已經裂土稱王的泰州白衫軍;還調漢中軍前往武昌府,隨著之前的朝廷人馬圍剿稱帝的蘄春白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