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自知(第2/2頁)
章節報錯
福建官場這才知道,前些日子送去福建的那批軍糧在中間出了問題了,被臭名昭著的海寇群山一黨在中途攔截,若不是因為浙江那邊防備的緊,派人在中途來接,那這批糧餉就已經進了群山的囊中,被群山運去東瀛了。
勾結海寇!搶奪糧餉!
大戰當前,不管是哪一樣罪名,都是誅九族的大罪。劉必平沾上這樣的事......也怪不得欽差敢連夜率領護衛,聯合四大家控制城門內外,隔絕總督府護衛進城了。
原來是因為劉必平犯下了這樣的大罪啊!
福建官場上下一片譁然。
與此同時,劉家老宅眾人開宗祠,明言劉必平大逆不道,劉家族中其他族人不願與他同流合汙,共用一個祠堂,將劉必平從劉氏族中剔除。
劉家是本地大家,他們開祠堂一年也是少有的。
除了嫡支的兒女親事,除了祭拜祖宗的這樣的大事,少有開祠堂的,他們開祠堂,邀請眾多族人,是驚動榕城的一件大事,場面盛大。
連劉家自己都站了出來,指責劉必平大逆不道,福建官場便更加震動。
再又兩日,朝廷秘密派往福建的負責督察此案的刑部左侍郎孟繼明到達榕城,開始徹查此案。
劉必平在獄中喊冤,對於他勾結群山的證據一概不認。
信並不是他親筆,且群山等人素日是他通緝的物件,他直指沈琛居心叵測,是在故意公報私仇,將罪名栽贓在他身上。
只是沈琛早有預料,劉老太爺劉老爺在開宗祠將他剔除出族譜之後,又再一次告發他曾經勾結彭家易家,私下扣押朝廷發往沿海的軍需,且高價轉賣海寇的勾當,並且拿出賬簿以及證據。
第二天,孟繼明開始抓人,賬簿上凡是有記錄名字在冊的福建官員,通通不能倖免。
至此,眾人都知道,劉必平的倒臺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案子進行到第六天的時候又有了新進展劉必平消失了許久的夫人竟出現了,她出現在欽差孟繼明面前,指認劉必平勾結彭家易家之外,竟還跟當年的夏松等人有牽扯。
她還指出,夏松曾秘密送給劉必平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身份特殊,竟是當年明家之事中倖存的明家遺孤!
孟繼明驚住了,沒料到案子進行到這裡,竟還有這樣意外的收穫。
劉夫人說,劉必平是從姓盧的一個人家得到的這個孩子,夏松是因為知道當年明家的事情有貓膩,縱容了楚王行事,因而愧疚於心,因此在得知盧家收養的那個孩子是明家遺孤之後,就將這孩子放在劉必平手裡養。
既是為了壓下此事,怕那個孩子日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