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勒夫不會用。

勒夫上一屆世界盃用他的所謂傳控,拿到了世界盃的冠軍,因此,他並不想對自己的戰術做什麼改變。他曾經試圖將薩內融入到自己的這套戰術體系中,但有意思的事,薩內在傳控流教練瓜迪奧拉手下發揮出色,但一回德國國家隊就迷失了。

勒夫認為這一定是薩內的問題。

於是,這位才華橫溢的邊路突擊手就提前告別了本屆世界盃。

這對於每一個德國在世界盃裡的對手來說,其實都是好訊息。

勒夫的國家隊過於倚重拜仁,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拜仁的國腳在俱樂部就有了很好的默契,而且他們確實實力出色。當拜仁的國腳們回到國家隊,他們把俱樂部的默契帶到國家隊之後,國家隊的工作自然會輕鬆許多。

但這樣也會有一些問題。

比如薩內的融合問題。

又比如,過去的一年,拜仁的狀態可並不好。

……

就像齊達內預料的那樣,德國隊很快就壓過了半場,將華夏牢牢的按在半場裡。

足球始終在華夏禁區前傳來傳去。

德國的控球率很快就超過了70%。

在足球比賽中,55%的控球權就已經能展現出比較明顯的優勢,60%的控球差不多就是一邊倒。

而德國人做到了70%。

這也就是說,足球幾乎就是從德國球員的腳下傳來傳去,基本沒有華夏球員什麼事。

華夏球員一直都在被動防守著。

球迷們看到這樣一幅被動挨打的場面,他們很擔心。

儘管知道自己的球隊與強大的德國,實力差距巨大,但球迷們總免不了會擔心受怕。每當德國隊將足球運轉到華夏禁區前沿時,球迷們的心就會被提到嗓子眼裡。

他們擔心德國隊會進球。

他們擔心國足會遭遇一場潰敗。

比如1:7。

(巴西:有感覺受到冒犯)

不過。

當被德國圍攻久了,華夏的球迷們居然開始漸漸適應了。

他們不再像剛開始那麼緊張,擔心對方用力過猛,擔心太過疼痛,反而開始有些放鬆,甚至開始有一丟丟的愉悅。

這不是因為球迷們有斯德哥爾摩症,被打出快感了。

而是德國人久攻不射。

足球在禁區外圍傳的很熱鬧,但是一進入華夏禁區,就立刻如同陷入泥沼,運轉開始失靈。為了防止丟掉球權,德國球員又不得不將足球重新傳向外圍,重新控球,重新組織進球。

他們的進攻組織得很熱鬧,但總是隻蹭蹭,不進去。

對華夏球門的危險性,並不是很大。

……

鄭治牢牢的站在禁區裡,就像一堵鐵塔。在他的身前,維爾納努力的蹭來蹭去,努力的想要擠開鄭治,履行自己作為球隊中鋒的職責。但是無論維爾納如何努力,他也無法擠開鄭治半步。

在鄭治面前,眉清目秀的維爾納就像是個弟弟。

“教練說的果然沒有錯,德國隊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中鋒。”

“他們的傳控,最後一步都是需要將足球傳向中路。而在中路,他們沒有了克洛澤,也沒有比埃爾霍夫那樣的高大中鋒做支點,又欠缺克林斯曼那種具備衝擊力的中路強點,這就使得他們的進攻看似熱鬧,但威脅性大打折扣。”

鄭治強行擠開維爾納,將足球一腳破壞出邊路。望著飛出界外的足球,他突然對這場比賽有了更為充足的信心。

“德國也沒有那麼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