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議和舉的真實真相(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北戎使臣最後一句裡,語氣裡不滿之意顯然。
兜帽男人立馬回道:“你們元帥應了下來,我們太后不也應了下來嗎?不然,又怎會有這百官齊聲提議議和之舉。而且,可還答應了你們,議和之後,割讓濟州、漠州,潞州三城給你們北戎,每年還會給北戎進貢不少財帛食糧,還想如何?”
“呵呵,我們北戎已經攻下了四城,你們要我們退出洛州,可是讓我們北戎大失血呢。”那北戎使臣道。
兜帽男人一臉笑意,“大人這話可別說得這麼難聽。你們獲利若不多,元帥又怎會有議和之心?這再打下去,託到西涼那邊拖不住了,西邊的兵馬被調過來,北戎這四城能不能守住且先不說,便是能守住,你們北戎的損失定也會很大。打到現在,議和之後大楚與北戎百年籤和,你們北戎得我楚國三城,每年還能得我楚國不少財帛糧物,此次征途,可一點也不虧。你們元帥此時有議和之心,實乃明智。”
“話倒是說得好聽,我們北戎可還得借兵給你們太后娘娘呢,到時候也是一筆損失。”北戎使臣毫不退讓,只心底裡其實也贊同兜帽男人所言。
北戎這邊城池雖奪了四城,可兵馬損失並不小。戰爭長久耗下去耗久了,到時候西涼那垃圾國拖不住了,大楚西邊擎王府親訓的精銳軍被調過來,要再攻下去只怕已是不易。
就算沒那麼快趕至,這場北方的戰鬥他們北戎損失的戰力其實已比他們元帥進攻大楚前的預估多。每奪一城,可也是需派兵守之的。讓北戎直接將大楚滅了的願望實在不大現實。
得利之後,暫時止步,以勝國姿態議和得三城,換大楚百年不攻城池,換大楚每年貢獻無數財帛,
此,於北戎來說,實在是一點也不虧。
因此,此次議和,不是他們北戎被動之舉。若大楚願割三城,他們,期待著議和能成。
“呵呵,就借點兵而已,北戎軍馬甚多,又全是精銳,大人有什麼可氣的。”兜帽男人仍舊是那笑臉:“我們娘娘得人心,也有百官擁戴,議和之後狗皇帝被萬民唾罵,娘娘還可得萬民之心。就只是……得受擎王府之脅,娘娘實在差點兵權在手。所以我們娘娘對元帥,絕對是誠意十足。”
“既然誠意十足,又怎地派了那樣的使臣前來?”北戎使臣終於指出了他剛剛一直皺眉不滿語氣不悅的地方:“既有議和之心,那使臣選的又是什麼鬼?選了一半武官,連那駐守北方几十載的蘇老將軍也在其列,這和能議的成嗎?”
兜帽男子連忙道:“大人莫氣莫氣。雖說百官齊諫逼得狗皇帝不得不同意議和。但他到底是皇帝,這使臣名單百官已經努力過了爭取了四個名額,他硬要挑出四名武官來百官也不能全掌控是不?不過,咱那位萬歲爺可是低谷咱娘娘了,他以為多了四名武官就議不成了麼?”
“哦?此言怎說?”
“議和之中,每個使臣之意都會不同。這同意還是不同意,取決於哪方支援的人數更多。此時看來,我楚國四名文官,四名武官,那岑大公子又是個刻意擠進來給我們捅婁子的。表面上,支援議和的只有三人,不支援的是五人,這和當議不成。但實際上:那位泰城的江大人很快就會出事,到時候,會有新的太后娘娘的使官替上他的位置。而我們大楚國的蒙元帥,其實是贊同議和的,而且,他的兒子現在被娘娘所掌控呢,受我大娘娘之脅。”
北戎使臣聞此眼睛一亮,“如此,是支持者佔五,反和者只佔三了。”
“可不是。所以,這和,一定能議成!”
北戎使官想了想,臉色這才稍好看了一些,嘴角露出了笑意來,“如此,那我便在此,先恭賀大楚太后娘娘晉升皇位了。”
“哈哈哈哈……”兜帽男人一笑。只卻仍舊沒走,又道:“再有一事,請替我們太后娘娘傳一言,那慧安縣主元帥得之在手後,以免橫生枝節,定要馬上交給我家娘娘。”
“哈哈哈。那是那是!你們娘娘為了以後大業能成,想要牽制擎王府,便想得慧安縣主。若得之,勝機一定更大。我們元帥刻意點名要那慧安縣主,可就是為了你們太后娘娘呢。”北戎使臣笑得和善了起來。
只心底卻有疑。他聽自家元帥說起決定要那慧安縣主時,是在他傳遞給元帥大楚太后之意之前。難不成元帥早料著大楚太后有那心思,所以想到了這件事要將那慧安縣主弄到手送給大楚太后呢?不然,就是元帥自己要那人,就圖個給宿敵岑隱添堵的痛快呢。
只北戎使臣不會對兜帽男子說這些,便又道:“話雖如此,但我們元帥點名了,你們大楚也得成功將人弄出來才成啊。”
“放心放心,我們軍中有一石狗子,是那慧安縣主的救命恩人。用命擔保上了,說是慧安縣主一定能到。我們娘娘不好動手,你們元帥可定得將人給弄到手了。”
“人能來便好。要弄到手,首先也得見著人呢。”北戎使官笑笑,應得爽快,“您也且放心,我們元帥所謀之事少有不成者。”
“如此,那便有勞大人了。今夜前來,不過是想同大人交待下大楚這邊的底。”那兜帽男子又與北戎使臣說了一些什麼,這才道:“話我已經帶到,那便不擾大人了。”
“易大人慢行。”
北戎使官點點頭,便吩咐人送那兜帽男人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