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時非晚的戰術推論(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非晚回道。
“圍城打援?”沐熙一怔。
圍城打援在這個時代還是一個陌生詞彙。沐熙雖從字面上猜到了其意,只還是驚疑問了聲。
“圍城打援,是說,進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誘使敵人向其他方請求支援,然後以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援軍。”
時非晚詳細解釋道:“呼延炅的目的,不是要金州城池,他只是想先殲滅一部分大楚的精銳有生力量。
二十萬軍攻金州北城門乃為障眼法,為的,是想讓金州恐慌,迫不及待往西邊求援。
如今大楚已丟了三城。金州之戰當今聖上必然重視。二十萬軍進攻金州北城門,金州城內不過區區十萬守軍。
在二十萬這個大數字面前,金州必然會想要往外求援。
而且,這個數字,這個節骨眼上,外邊離金州最近的,能被借來支援的兵馬,必然也會全部出動支援金州。
而北戎攻的又是金州北城門。金州的援軍,第一時間只能來自於最近的西邊:西陵,靖州二城。那麼,援軍集合往東行軍支援金州時,必然要經過這一處地方——瑜嶺。”
時非晚手指了指瑜嶺的位置,又道:“你看此地,透過潞州往北穿過這幾座山,竟是也可以到達。也就是說,北戎人可以來到這。而且,可以先一步到這。這裡兩側都有不高的山崖,崖上是密林,適合隱藏人。而崖下,則是山道,是大楚援軍必經之路。
北戎蠻子若是在這山道兩邊的高崖上埋伏,先可佔據地勢優勢,利用重物或飛箭或人工滑坡,對崖下來一波埋伏襲擊。山道兩側可以同時進行,此時,可以幾乎不費多少兵卒便最少損敵三成。
而且,此崖還有通往下邊山道的路。前後都有。第一波埋伏過後,北戎軍從崖上撤下,此時若分前後兩波衝出。直接前後夾擊大楚援軍,形成兩面夾攻的有利陣勢。打起來,亦是北戎佔優。
再加上此時大楚援軍已因為前邊的遭襲而暫時陷入了混亂中,非傷兵死兵的人數也因為前邊的襲擊而大大減少,北戎人這時還處於以多打少的趨勢下。前後夾擊,以多打少,趁士氣旺盛時攻士氣不旺者,北戎必勝,大楚援兵,便是落個全軍覆沒,怕也不為怪。”
“……”沐熙聽到這,瞪大了眼。
時非晚之意他聽明白了。就是說:呼延炅假裝有二十萬兵馬,是為了讓金州慌亂,請求西邊支援。因為在二十萬這個大數字面前,西邊必然會派出大量援軍。
然後,北戎只會派出少數兵馬造成圍城攻金州的假象,剩餘的大量主力軍在瑜嶺埋伏援軍才是真,而且過後攻城的軍隊也可以撤離金州往後走去堵大楚援軍。
“你確定嗎?如今蠻子已攻了三城,此時若將金州攻下,金州南邊有泠江,北戎得金州後,以後便可以直接過泠江南下我大楚,此對大楚可是致命威脅。
如今他們佔據優勢,北有十萬兵馬,東還有十來萬可以調出來的兵馬西進,此時攻金州的勝算實不算小。
就算我大楚還能有援軍,但北戎過潞州既能至瑜嶺,便大可只派人斷了瑜嶺這條路,堵住援軍前進或減緩援軍支援的速度。在這之前攻下金州,勝率實在不小。
這麼好的機會,呼延炅怎會暫時放棄先攻主城,反將重點放在殲滅援軍上?就算打援軍他們有優勢,但北戎也不是不會有損傷。將重心放在殲滅援軍上,這金州城,一時半會兒便也攻不下來了。”
沐熙雖覺時非晚說得很可怕,只他還是覺有不大對勁的地方。自古打戰,目的可都是為了攻下城池。
“不。”時非晚搖搖頭:“若野心大,從長久看,攻下一城一池不是大勝,讓敵人再無還擊之力才是最大的勝利。”
沐熙看著她,用眼神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一城一池,攻下了,大楚又不是不能再打回去了。如今北戎佔了潞州,濟州,洛州,我們不是一直想打回來嗎?我們不是也一直懷抱著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打回來嗎?
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想安全的獨佔城池讓敵人再無還擊之力,那麼,消滅敵國的有生力量才是重點。敵人軍隊若弱了,減了,尤其是大楚西陵軍還是我北方最精銳的一支隊伍,那麼往長遠看,攻城實在不急於這一時,來日方長呢。但敵國有生力量若是大減,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康復的。
如今北戎若能得這麼一個契機,有機會去佔得那麼好的地理優勢,暫時舍攻城而擇伐兵,有何不可?”
時非晚說著,腦子裡記起了現代時所聞的毛爺爺的某句話:
“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人失地,地終可得。有地失人,必將人地皆失。”
沐熙聽到這,想了想,也忽覺有理了。再深想,又覺更有理了幾分。再繼續想……他身上便蹭出了一層汗來。暗道:若這石姑娘真的猜中了,那麼大楚援軍,過後豈不得有大災。
“不行,咱得上報。不能上了蠻子的當。”沐熙接著忙說道。
不管此猜是否一定正確,但如今既想到了有這個可能,那麼便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