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揚依稀記得,南宋犯境大齊的時候,齊帝高瑋同樣有此顧慮,他顧慮的並不是北魏和北周會不會搞小動作,而是北朝不齊心,不能同仇敵愾。

單以一國之力,自然不可能與整個南朝抗衡,敗北只是早晚的事情。

可若是齊、魏、周聯合起來,並不一定會輸給南朝。

去和南梁求和,倒不如跟自己人坦誠布公,好好商量來的妥當。

畢竟南朝一旦攻入北朝,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倖免,只有齊心協力,方能在亂世中站穩腳跟。

正是因為相互的不信任,互相的猜疑,讓他們竟然沒有一人認為既能趕走前院的虎,也能迫使後院的狼不敢竄進來。

簡單地說,這些朝臣們缺乏血性。

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也很容易講得通,但蘇揚卻是覺得南梁犯境,事有蹊蹺。

國與國之間,當然都會有細作的存在,可以第一時間探聽到敵對方的任何風吹草動。可南北朝相距太遠,而且因為蘇揚的緣故,整個大周都被然若宗和軍隊的人戒嚴,若非聖旨,不管是誰,都不可能走出大周,或者進入大周。

在這種情況下,細作的訊息更是無法傳出去,空境傳書雖然能夠千里傳信,但可不代表能夠跨越萬里,甚至數十萬裡。

這還不算空境傳書只存在於大齊,就算大周也有被販賣來的空境傳書,但也不會那麼巧的正好被別國細作拿在手中。

種種情況之下,玄真門和萬幽府、雨霖宮滅門,甚至周帝被人下毒,皇子們一一殞命,這些不到半年時間發生的事情,連北朝三國都不可能人盡皆知,又更何況南朝人了。

在這種局面下,南梁更加不可能突然犯境。

要知道,南梁和南宋的軍隊,在北朝邊界可是徘徊了不止一年時間,始終也只是四處晃悠,並沒有輕舉妄動。

就是因為,他們探不明白北朝境內的狀況,唯恐一旦發動戰爭,會出現意外不受控的情況。

蘇揚甚至懷疑,這南梁犯境的訊息,是不是真的?

所以他專門與老內監在旁邊閒聊,就是要打聽清楚,這南梁犯境的情況。

他現在心中已經有了想法,所以就算周帝不喚他,他也會尋個機會插嘴的。

“不知諸位大臣商議出什麼結果了沒有?”蘇揚避開周帝的目光,環顧四周,故作不解的問道。

周帝皺了皺眉,望了一眼中書令和右僕射,後者二人雖然心中有些糊塗,但還是會意了周帝的眼神,低聲向蘇揚又解釋了一遍。

“原來如此。”蘇揚彷彿恍然大悟的點點頭,笑著說道:“讓父皇失信和親,割地,賠款,求和?是這樣吧?”

眾朝中大臣的面色顯得有些怪異,雖然他事實的確是如此,可如此赤果果地說出來,這未免也太煞氣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