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馬太效應(第2/2頁)
章節報錯
“汪總,你應該知道'馬太效應'吧。”
汪興雖然學的是理工科,但他十分喜歡閱讀,閱讀的範圍橫跨多個學科領域,自然知道“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看到汪興點了點頭,任平生繼續道:
“網際網路領域,一直都是'馬太效應'的最佳體現場所。因為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遷移成本很低,開啟一個產品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只需要輸入一個網址、點選一下滑鼠的付出,使用者沒有什麼忠誠度,他們只會往更好的、更方便的、更便宜的產品一棟。而這時候,'馬太效應'就愈發體現出來,強者利用積累優勢越來越強,而弱者生存空間則不斷被擠壓。”
“社交網路的性質決定了,使用者會向使用者越多的產品遷移,因為只有人多才能構建得起社交圈和朋友鏈,只有人多才能產生更多的社交內容和資訊,只有人多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人才會吸引更多的人。“
”在社交網路裡,使用者就是價值,使用者越多越有價值。在這個領域,只有頭部的玩家才有價值,才有存在的可能。小而美是很好,但在社交領域,沒有任何存活的可能。”
任平生一邊說,一邊觀察著汪興的反應。
雖然自己的話針對性很強,剖析力也很強,而且不留情面地點出問題所在,但汪興還是很冷靜地表情,以一顆平常心聽了下來。
但從他無框眼鏡後的那對眼睛可以看出,汪興正在深度思考,思考任平生所說的話。
任平生覺得需要再加一碼,他不客氣地道。
“正如你之前做的校內一樣,你可以把這個產品做到幾十萬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就算全國的大學生都上校內,那又怎樣?全中國有十幾億人,所有的大學生只是這個水池中的一滴。”
任平生這話,也是重生者的優勢體現。
他當然知道,千橡互動在收購校內網後,將其改名為人人網,並把使用者範圍從校園內推廣到校園外,並且逐步佔領了大量受過教育的城市白領階層市場,之後也藉此成功上市。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FACEBOOK,也先後進入了多個國家,並且憑藉眾多的使用者數量,開發了有針對性的廣告系統,並且成功實現盈利,在上市後股價連續上漲,成為比肩蘋果、谷歌、亞馬遜的四大巨頭之一。
看著汪興漸漸抬起了頭,眼中也逐漸閃爍起光芒,任平生豎起一根手指,示意道:
“一滴水,是掀不起波浪的。”
他往前移了移身子,雙目如電般直視著汪興鏡片後的眼睛,沉聲道: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
汪興靜靜地看了任平生一分鐘,似乎在思考著任平生的話,任平生不動聲色地看著他,等待著他的反饋。
終於,汪興開口了,聲音一如既往地平穩。
“任總,你想要怎麼做?”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