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原始的期貨交易(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以雙方約定,方林巖拿六萬兩銀子出來,實際上是可以預訂到七十萬兩的貨,這就相當於是定金不到一成。
不過在此時的市面上,這種事情也真不少,事實上甚至有好幾家都告訴方林巖,同樣的條件下,他們甚至可以出到八十萬兩的貨,但最後方林巖還是選了喬家的貨棧。
其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喬家的名氣大,並且喬家的主業傾向是票號,而票號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重。
方林巖自家知道自家事,現在他是頂著“胡家少爺”的名號在做生意,其實呢?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者,採購這些貨物的唯一理由就是做短線。
現在的大宗進口貨物進出,完全依靠海運,而幾天之後,即七月二十五日的中日豐島海戰訊息一傳來,海運這邊必然受到影響。
為什麼?因為在歷史上中日豐島海戰,其實是一場片面的屠殺!日本的武裝艦艇直接擊沉了一艘運送清朝士兵的船隻。
重點來了!!
這艘船隻,是屬於英國的,甚至船隻上的大副,水手都是英國人,當場遇難!
在這種情況下,出港的船隻會怎麼想?英國爸爸(當時英國雖然在走下坡路,確實還是那個日不落帝國)的船隻都直接擊沉了,日本人已經喪心病狂到這種地步,誰還敢冒死出港?
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在短期內航船的出航率必然狂瀉不止,船要是毀了,那還運個什麼貨啊?
入港的貨物也會呈現出斷崖式下滑,市面上的白糖與煤油這種主體依靠進口的貨物必然價格飛漲。
到時候若是信用不好的商家,面對方林巖簽署的“期貨”合同,是有可能在暴利面前直接不要臉的,畢竟現在還沒有合同法,沒有失信人名單,也沒有法院強制執行,更沒有討債公司......一切全憑良心。
而良心這東西,是有價錢的。
與這些人相比起來,喬家的違約成本是最高的,所以方林巖最後選了喬家。
值得一提的是,方林巖在進行這些商業行為的時候,全程還帶著勞倫特,並且還讓他以真實面貌出現,談生意的時候也是說自己是給勞倫特幫忙的,這樣反而諸事更加順利,還能拿到更好的價格.....
這也是當時晚晴的奇怪現象,滿人本來就已經在國內擁有超然的特權了,而洋人獲得的特權還要>滿人,應該是因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八國聯軍直接將清朝的嫡系武裝力量徹底幹趴下了之後。
清朝引以為傲的八旗軍隊,挺進中原的戰爭利器,就在洋槍洋炮的硝煙當中煙消雲散!!
沒有軍隊,也就沒有了脊樑,從那一刻起,洋人的地位就開始變得超然了起來。
將這一系列商業上的操作弄完之後,方林巖就又消耗了三天寶貴的時間。
沒辦法,這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哪怕是有勞倫特幫忙,也必須要耗費這麼多時間了,而這時候距離豐島海戰的時間也是越來越近。
在這三天裡面,方林巖不時也會調出戰爭進度條來看看,發覺這玩意兒就像是股票的大盤一樣,始終是在震盪波動的,中方的勝算有一次甚至下探到了26%的位置,好在很快就恢復到了27%以上。
有道是習慣成自然,方林巖看久了以後,便也有些麻木了起來,除非是這玩意兒突然掉到了20%以下,否則的話,方林巖在心裡面估計都覺得無所謂了。
接下來的時間方林巖當然沒有閒著,他此時便打算去結交自己看重的那位人物了。
若歷史沒有什麼差錯的話,此人現在應該還算是個紅人,要巴結他的人挺多的,方林巖現在去趕著燒冷灶的機會都遲了些。不過好在方林巖很清楚這個人的志向,那麼只要能夠見上一面,應該就可以得到他的信任。
就在方林巖即將出門的時候,勞倫特忽然給方林巖遞過來了一張報紙,同時在一則新聞上劃了個紅圈,此時乃是繁體字外加豎立排版,不僅如此,閱讀順序還是從右至左.......哪怕是方林巖自帶語言通曉能力,看得也是極其費力。
不過,方林巖很快就關注到了勞倫特要表達的要點:
“.......敵犯牙山,太原鎮總兵葉成已在此構築工事,分兵四部禦敵,日大島義倉一部悍然強攻,葉成之子葉克忠英勇奮戰,率部斃敵三百餘人,擊斃日將領上條康,牙山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