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到本世界之前,也是進行了多方調查,立即就抓住了任務說明當中的一系列關鍵詞:

“靈異,本世界獨有,還比較兇險........本世界此時乃是清代,而那位著名的大作家也是在清代,難道是......聊齋裡面的相關任務嗎?”

在心中閃現過了這麼多念頭以後,方林巖忽然發覺面前的胡雪明順眼了許多,然後很自然的上前一步,將那本《桃園集》拿了回來,順手將那“書籤”給塞了回去。

“我想了想,既然是先父的東西,那麼睹物思人,我還是留下吧。”

接著方林巖又塞給了胡雪明一張銀票:

“七叔將這東西儲存到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拿去吃一杯茶吧。”

胡雪明也顧不得什麼體面了,當場就開啟了銀票,一看之後頓時喜上眉梢,因為方林巖居然直接給了二百兩銀子。

對於他來說,本來期望的也就是個一百兩就心滿意足了,當下立即打躬作揖,不要錢的好話一籮筐一籮筐的往外倒.....

***

這段小插曲之後,方林巖就開始沿著運河從天津趕往上海,然後上海這邊就可以坐船前往琉球的那霸港,再從琉球前往日本本土的兵庫縣的神戶港。

正常情況下,從天津港直接前往日本長崎的話,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時間而已,但方林巖這麼繞一大圈下來,哪怕是不惜成本外加連夜趕路,至少也是需要差不多一週的!

來到上海之後,方林巖又在這裡停留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到處去問人看看那書籤的情況,當然結果一無所獲。

好在現在他不差錢,在租界裡面還遇到了一家西洋醫院,於是在裡面補充了一下藥物,接著便買了船票離港了。

他這一次的運氣真的不怎麼樣,在路上就耗費了足足八天,這樣雖然繞了一個大圈,卻避開了此時日本的聯合艦隊巡遊的範圍,可以絕對確保安全。

不過這條道路方林巖能走,舶來的大宗洋貨卻很難走了,天津港現在已經被全面封鎖,洋貨只能運到上海,然後走陸路到天津,BJ。

這期間差不多兩千裡陸路走起來就夠費事的了,耗費的貨運成本不說了,關鍵還是杯水車薪啊,當時一艘商船的貨物吞吐量都能達到千噸以上,這一艘船的貨運到天津/京師,都需要兩千輛馬車來裝,實在是與海運沒辦法比擬的。

至於很著名的漕運到了現在早已沒落了,早在差不多五十年之前,1848年的時候,因為京杭大運河年久失修,清政府就已經開始著手漕糧海運,要指望洋貨用漕船送進京去,那更是不可能,所以洋貨的價格依然堅挺。

這一路上的顛沛奔波自不必多說,等到方林巖的雙腳踏上了日本土地的時候,就收到了好幾個將他震得外焦裡嫩的訊息。

第一個訊息是,被擊沉的英國商船隸屬者:印度支那輪船公司,居然對清政府提起訴訟!!

見到了這訊息,方林巖真的覺得這真的是無稽之談啊!擊沉高升號的是日本人,你TM起訴中國這邊幹什麼,中國也是受害者啊。

方林巖再仔細看去,發覺對方居然扯了一通歪理,並且還扯得頭頭是道的:

認為當時淮軍未能就運輸貨物的風險性對高升號進行明示,導致高升號從事了(對日本來說)帶敵對性的地面作戰部隊的運送。

所以中國應該清楚地知道這樣完全會被日本軍隊攔截並作為戰利品而被繳獲的結果。

因此清政府應該對此承擔責任,並且賠償相應的損失,其總價為33,411英鎊。

更離譜的是,清朝那邊的密電還洩露出來了,說是老佛爺的上諭是,只要洋人能讓她省心一點兒,那麼就賠吧,也沒多少錢,破財免災了。

這樣的言論,真的是讓舉國譁然。

第二個訊息是,清朝在朝鮮的軍隊全部完蛋了,六千淮軍只逃出來了不到八百人,而這八百人是在開戰的時候突然譁變,出賣了友軍的側翼以後直接逃走的。

帶著這八百人跑路的,就是清朝在朝鮮權位最高的葉志超......

第三個訊息是,牛津,艦橋的多名學者都登報為日本攻擊高升號而辯護。

而就在前兩天召開的第一次海事聽證會當中,居然已經有超過四成的成員認為高升號是在為日本的敵國服務,日本軍隊有權擊沉或者扣留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