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王五這一掌,竟是以掌化刀。

李三也不是沒有和刀法高手對上過,也體驗過那種被人當成殺父仇人那樣,窮兇極惡,不顧一切追斬的感覺。

但他發現,王五這一刀已經完全脫離了這個範疇,李三讀書少,形容不出來那種氣勢,只是一下子讓他聯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小時候在河裡面玩耍,陡然上面山洪爆發,湧來了滔天大浪!!

這一瞬間,李三面對這天地之威,只覺得腦海裡面一片空白,只覺得這力量根本就是無可抵禦,無可阻擋。

若不是他及時被父親抓著離開,那時候就已經葬身河中了。

此時王五的這一刀,給他的感覺就是這樣,浩浩蕩蕩,大勢所趨,無法抵擋!!

在這避無可避的時候,李三心中頓時發了狠,右手已經準備按向了腰間,那裡有著毒針機關,也是他壓箱底的招數之一,此時的他雖然逃不開躲不掉,要和敵人兩敗俱傷還是可能的。

好在就在此時,王五的掌刀橫著劃出了一道弧線,就像是收刀入鞘一樣,而王五此時也站在了距離李三兩米開外的地方,之前的攻勢也是就此瓦解。

這時候李三才感覺到自己的脊背上涼颼颼的,竟然冒出來的全部都是冷汗,他盯住了王五的右手,突然倒吸了一口涼氣道:

“你的掌刀居然都能斬出這樣的招式,莫非你得道了!”

得道本來是道教當中的術語,此時已是清末,已經漸漸受到了西方思想的衝擊,很多人開始質疑不信神仙鬼怪,所以這個詞又被習武中人用在了武學的修為上。

得道,就是他們特指的從後天到先天,從武師到宗師的蛻變。

王五點了點頭,然後很乾脆的道:

“我懵懂半生,一事無成,若不是認識了六公子,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大義,估計這一生都難以窺得先天大道。”

這時候,旁邊忽然有一個尖利的聲音傳了過來:

“你無非就是明白了怎麼將殺之刀意進行了轉換而已,進而得了道,說什麼真正的大義?”

說話的人從旁邊的黑暗當中走了出來,不是別人,正是李沮,他死死的盯著王五然後道:

“刀乃是兇兵,你以刀入道,殺傷力倍增,確實是有橫掃之勢,但是我輸給你之後細細思索,發覺了你也有兩個大問題!一是必然不能持久,二是不留餘地!”

“所以,只要能扛住你的前幾刀爆發,你必死無疑!”

話說李沮這傢伙也不愧是先天高手,點評王五的刀術也是一針見血!

刀這種東西自被創造出來運用在戰場上,那就是速戰速決,你看兩軍交戰對壘的鋒線戰場上,勝負生死那就都是在一兩刀之間決出來的,沒可能拖泥帶水打個半個小時。

不僅如此,王五的刀意更是追隨那些民族英雄,在外寇入侵,大好河山風雨飄搖的時候,捍衛中華,保家衛國,以決死之意,駕馭守護之刀。

歷史上那些英雄,一個個都是拋頭顱撒熱血,九死一生,那可是氣運之戰,亡國滅種之戰!在與外寇入侵的時候若是還想著留餘地?那最後只怕往往都變成了漢奸.....

所以,承襲了這些英烈精神的王五,在出刀的時候同樣是全力以赴,不留餘地,這樣的話肯定出手的時候威力十分巨大,但若是敵人勢大的話,那麼也必死無疑。

王五聞言仰天長笑:

“我聽譚兄弟說過,朝聞道夕可死,我王五昨天悟道,已經是覺得不虛此生,能為我泱泱中華殉身,捍衛我堂堂中國尊嚴,更是我王五的榮幸!”

“你說得不錯,若能擋得住我三刀,那麼我就沒有再戰之力了,大好頭顱在此,你和李三一起來吧!”

但這時候李三怎麼可能上?

但凡做大盜,飛賊的人,並且還能做得全國聞名這種,必然是心思十分縝密的人。

因為偷東西說起來很是不雅,也是犯罪行為,卻絕對是一件技術活兒。

從事前的踩點,佈局,尋找空當,再到現場的開鎖,破解機關,掩蓋聲音,乃至得手之後的撤離,治療,躲避追捕,甚至銷贓,都是需要非常縝密的思維和團體協調能力。

李三當然也是這樣,他現在聽了兩人的對話,頓時就明白了狗日的李沮來找自己的用意,那就是讓自己打頭陣當消耗品!然後李沮在後面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