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丫聞言,登時醒悟明白,連連點頭,“大姐放心,我記下了。”

跟大姐說的一般,這一不注意掉到旁人坑裡頭,那真是毀了自己,樂了那些個心思不正的小人。

往後再不聽那些長舌婦在那嚼舌根兒,得有自己的主意和分辨才行。

“這才是了。”楊大丫知曉自家妹妹的性子,無外乎是心思有些謹慎小心,並沒有存了壞心,便不再多說,只說四人做早飯吃食攤時的分工問題。

炸油條,甜果子什麼的,比較忙碌勞累,又要挨著油鍋,危險多一些,楊大丫覺得還是她來做,楊二丫跟著學一學,忙不過來時可以打打下手。

熬煮胡辣湯這種事,可以讓楊二丫先學,這樣的話,她們兩個人分開學習琢磨,也能學的更快一些。

至於三丫和四丫,年歲還小,就先做點雜活,也免得一窩蜂地都去學,夏明月覺得吵鬧麻煩。

這般安排妥當,待第二日晨起時,姐妹四人便去了夏明月家中。

楊大丫和楊二丫主要負責學習炸油條炸甜果子和做胡辣湯等,而楊三丫和楊四丫則是主要來看看,有沒有什麼能夠幫著夏明月做的。

譬如擇菜洗菜,打掃院子,打水洗碗什麼的。

夏明月明白楊大丫的用意,便也沒有拒絕,只專心進行教學。

姐妹兩個皆是平日裡在家中做慣飯食的,學起來上手也頗快,引得夏明月對姐妹二人越發認同。

接下來的幾日,教學之事可以說進行的頗為順利。

但此時的周智清,卻是有些頭痛。

自魏大廚回來,重新掌勺小飯堂的廚房後,整個縣學上下的幸福指數直線下降。

學子們不敢多言,只將吃不到美味飯菜的悲憤化為讀書的動力,爭取早日考取功名,離開縣學,去外頭見識廣闊天地。

而那些需要長久呆在縣學的夫子,這兩日已是接連來尋周智清的好幾次。

明裡暗裡地說道現如今這飯菜之事,希望周智清能夠與魏大廚談上一談,讓魏大廚於飯菜之事上再多用些心思。

周智清思來想去的,最終拉著戴昌年一併在半晌午的時候,去了一趟小飯堂。

魏大廚四十來歲,是個個頭不高,身形有些發福之人,瞧見周智清和戴昌年兩個人來,圓臉上掛滿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