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 想磕一個(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聖冊帝很快壓下了這於她而言無用的悲涼感受。
此時此刻,她亦沒有多餘的心思可供自己沉浸在任何情緒當中。
萬延泰以同歸於盡的方式殺害了嶺南節度使與朔方節度使,其中的用意是再明顯不過的……
位於黔中道南面的嶺南道同時也是大盛南境邊沿之地,關內道則關乎大盛北境安穩……作為地方軍權最高掌控者的節度使慘死京中,必會給此二道治下的軍心帶來巨大震顫。
除此二道之外,如今京中其他三名節度使,必然也會因此事而心生退卻動搖之意……身為帝王,還需設法儘量安撫,否則此次便要徹底功虧一簣。
此時,聖冊帝面上的神情緊繃肅然:“當務之急,有三……”
其一,是儘快確定嶺南道新任節度使的人選,令其迅速趕往嶺南,控制局面。
嶺南道雖人口不算密集,但其治下足有七十二州之多,包括降於大盛的南蠻諸州……若失此道軍政與版圖,後果不堪設想,會使整個大盛政權陷入動盪。
這大約便是嶺南道節度使為何會成為萬延泰首個下手物件的原因所在……
而聖冊帝若要任命新任節度使趕赴嶺南,其中的重重困難也是明擺著的——
首先是人選問題,想從黔中道和劍南道的覬覦環伺下掌控嶺南兵權,此事絕非泛泛之輩可以辦到。
再者便是路程問題,若要從京師直接趕赴嶺南,根本繞不開黔中道……而若選擇從山南西道和江南西道借道,一路多戰事不說,這路程便也繞遠了,就算人能平安趕到嶺南,到時只怕嶺南道也早已落入榮王之人手中。
由此即可看出,從劍南道節度使萬延泰入京開始,李隱便早已算計好了這一切!
聖冊帝又道出第二個當務之急,那便是關內道。
朔方節度使在關內道多年,極有威望,在聖冊帝看來,他的死訊一旦傳回關內道,多半會引起兵亂……到時影響北狄戰事不提,關內道的將士們只怕要將這筆賬遷怒到朝廷和她這個天子頭上。
所以,即便不急於任命新的節度使,以免起得適得其反之效,卻也務必要儘快著欽差前往,設法安撫壓制……
魏叔易聽到此處,眼前閃過朔方節度使剛毅周正的面龐,心情尤為繁雜。
而第三個當務之急,便是榮王,這也是眼下最重要最緊急的問題……
如今既已知劍南節度使存必死之心入京,那麼,便不難推斷整個劍南道真正的兵權已俱在榮王手中……若之後嶺南道也落於其手,西南四道百餘州的兵權,便皆在榮王掌控中!
若榮王舉四道之力攻入京師,屆時朝廷要拿什麼來抵禦?
是,榮王一向重仁德之名,或不會主動興起兵戈,但只要他有此意,只需他人出面,他即可在後方坐享其成。
正如此次劍南道節度使入京赴死,明眼人一眼便知此人是在為榮王肅清阻礙,但是證據在何處?榮王大可將此稱之為是劍南道節度使擅自為之,此事與榮王府無關……
一切血腥骯髒之事,李隱俱不必親自沾手,他只需穩坐益州,示天下人以滿身清白仁德。
聖冊帝在心中不住地冷笑,眼底也浸著寒意。
在李隱的操縱之下,一樁禁宮門外的血案,便叫整個朝廷難以應付……但,這樣便代表她要敗了嗎?
不,這僅僅只是開端而已!
聖冊帝眼底之色不移,身為執棋者,她豈會在博弈最激烈之時認敗退去!
“萬延泰此案事關重大,務必徹查到底,將與之共謀之人一網打盡,方可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聖冊帝聲音將落之際,看向了太子,令他處理此事。
太子心口一提,心知這是又要死人了……
萬延泰背後是受何人指使,誰人都心知肚明……陛下此舉,顯然是要藉機除去懷有異心之人了。
這回不單要死人,只怕還要死很多人……
太子面孔蒼白,顫顫應了聲:“兒臣遵命。”
聖冊帝並不去看太子的反應,只與一眾心腹大臣道:“此刻已有官員為昨夜禁宮之亂候於大殿,眾愛卿且隨太子前去主持早朝事宜。待早朝之後,再來見朕。”
眾大臣們施禮應下,告退而去。
偏殿中,早就坐不住了的魏妙青,聽到外面響起了腳步聲和說話聲,連忙問:“可是太子殿下出來了?”
她說著,便起身來,往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