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請陛下止損(第2/3頁)
章節報錯
是她給的還不夠多嗎?
她非是不重視人才的昏聵君主,可是這些心思搖擺不定的年輕人,卻因種種而辜負了她的培養與提拔。
聖冊帝心中難得生出兩分怒意,這怒意源於她的信任與施恩被辜負,也源於她所代表著的皇權在某種程度上被輕視甚至是捨棄。
在帝王的注視下,宋顯跪身下去請罪:“微臣宋顯,奉聖令去往嶽州,今無詔擅歸,可視為抗旨之舉,依法理應重懲——”
言畢,他將頭重重叩在地上,聲音愈高兩分:“然臣斗膽請陛下在降罰之前,可容臣言明此行所聞所見!”
聖冊帝看著那個尚不懂得掩藏滿身孤注一擲之氣的年輕人,緩聲道:“宋卿只管說來。”
宋顯的聲音毫不遲疑:“臣等奉陛下之命,去往嶽州救治患疫百姓,然而抵達當日,卻見韓國公麾下副將閆承祿下令燒殺上萬患疫百姓——”
“聖人令我等前往,是為挽救萬千生民性命而去,臣不敢忘卻聖命,勸阻不得,唯有設法帶眾百姓自安置處逃離。然而即便如此,韓國公麾下副將閆承祿仍率兵行追殺之舉,絲毫不將朝廷法令放在眼中,手段之狠毒,實令人膽寒!”
“臣與上萬百姓,險些被射殺於漢水畔……幸而於慌亂中,誤入沔州界,得淮南道常節使相救,適才僥倖免於一死!”
“臣所言句句屬實,嶽州上萬百姓皆可為此事作證。臣另查明,韓國公令人射殺數千患疫百姓,亦是實情!”
宋顯再次拜下:“韓國公制造瘟疫在先,屠殺患疫百姓在後,如今江南西道內外已然民怨沸騰,臣斗膽請陛下為枉死的百姓主持公道,嚴懲罪魁禍首,以肅此不正之風,以平此滔天民憤!”
隨著宋顯一氣渾成的話語聲落下,殿內氣氛猶如湖面之上掀起波瀾,意外之音不絕於耳。
這意外之聲真假參半,他們當中不乏知曉真相者,但也有官員並沒有機會知曉事情的詳細。
四下議論間,有官員看向宋顯,委婉出聲道:“揚之,你之所見,乃是韓國公麾下副將所為,其行事或有不妥,但暫時未明全貌,如今亂民四起,或是彼時百姓間起了騷亂,僅為鎮壓之舉也未可知……”
宋顯轉頭看去,那喚他表字以示親近的官員,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上峰,御史大夫鄔順清。
也是臨行前提醒他“到了嶽州,行事要格外留意”的人。
宋顯明白,對方此時之言亦在提醒,此類提醒或是出自好意和保護,可是,如此好意,出自當朝御史大夫……卻只讓他覺得悲涼悲哀。
御史本為肅朝綱,為正官風,為鳴不公之事,而非搪塞真相,只為揣摩聖意,明哲保身!
此值炎炎夏日,然而宋顯於恍惚間,卻覺比之去年臘月遠行東羅時更要冷上百倍不止。
御史大夫看著他,眼中情緒繁雜:“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然而定罪韓國公制造瘟疫,卻是事關重大,是需要證據來服眾的。”
宋顯動了動蒼白的嘴角,他突然真正明白了,何故常節使不贊成他獨自歸京,因為他即便能活著回到京師,得以站在這大殿之上,順利行死諫之舉,卻也無分毫意義……他的死,同樣做不得可以“服眾的證據”。
宋顯欲言間,宣安大長公主在他前面開口,答了那御史大夫的話:“證據,我帶來了。”
不多時,一名與宣安大長公主同來的武將,被宣入了殿中。
這名武將右臂殘缺,臉色是大傷大病初癒之後的枯黃。
他入得殿內行禮,先自表了身份,他名羅鄭,是此次伐卞大軍中的一名副將,身上的殘疾是前不久在嶽州外,隨同肖旻斬殺那數萬患疫卞軍之時留下的。
他受了重傷險些喪命,雖僥倖活了下來,但已不可再繼續從軍,便從軍中退了下來。
肖旻對李獻投毒之舉心知肚明,常歲寧便是透過肖旻找到的此人,遂令其與宣安大長公主一同入京面聖。
“韓國公投毒之舉確鑿,卑職可以為此事作證!”羅鄭也跪身下去,道:“韓國公投毒當日,曾讓百名負責投石的兵卒將毒物借拋石機投入嶽州城內,事後為掩蓋此事,逼迫卑職私下處死了那百名兵卒!”
當日他迫於李獻之威,奉命殺了那百名士卒,之後此事便成了他心中一個死結。
再到之後,嶽州瘟疫爆發,他適才明白了此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