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將我送給常刺史吧(求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能讓如此聖賢甘心投來此地,不恰恰說明了如今江都的不同凡響嗎?
蘇愈看向常歲寧的目光,也不由得愈發欽佩敬重。
由此亦可見,這位帶著江都走出困境的刺史大人,如今已得天下一等名士認可追隨……在某種意義上,可見其聲名號召之力,在迅速地飛漲著。
鄭潮擔任無二院院主的訊息,很快在學院中傳開,四下轟動之餘,同蘇先生有同樣看法感受的,大有人在。
一些年青年長的學生們,此刻無不振奮。
“……不知觀滄先生,是否也會授課?”
“其它書院的山長,每月得閒時,也會講上幾場的!”
“聽聞去年春時的新科狀元宋顯,便曾得觀滄先生點撥……”
“若我等聽了鄭先生的課,豈非也可稱作鄭先生的學生了?”
拜讀千百年來不外傳之典籍,以名士為師……此生無憾矣!
有激動難當的學子轉身快步而去:“我要寫信將此事告知張逢他們!”
幾人跟上去,邊走邊問:“他們已不在院中,告訴他們作何?”
這名喚張逢的,是去年倭軍在海上攻勢正猛時,煽動了數十名學生從無二院退學之人——
那要寫信的人道:“自然是讓他們悔上加悔!”
有同窗豎起大拇指稱讚:“好人啊……”
可真是天打雷劈的好人啊。
但張逢一群人,的確悔得已經不能更悔了,去年臘月時,據說還私下找了關係,想要回來讀書,卻也未成。
而海上大勝的訊息傳回不久,又有諸多學子湧入江都,院中為此再次增設了一場考核,如今文學館與算學館各有四百餘名學生,已是一個也擠不下了。
再之後,有人為了能進無二院,只能劍走偏鋒,報考了其它三館,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機會接觸藏書!
於是,醫學館,工學館,與農學館招收的名額也很快滿了,如今這三館除了各處舉薦上來的能人之外,已不再對外接收沒有基礎的學徒。
且每館都有定期考核,每旬一小考,每月一大考,連續三月大考被評為丙以下者,會被館內視個人情形決定是否勸退離院。
此舉是為了杜絕佔了教學資源,卻渾水摸魚者的存在。
於是,那些衝著藏書而來,入了其它三館做學徒的文人,或中途扛不住自行離開,或含淚搗藥養豬打鐵,也有部分人,已經日漸培養出了興趣與熱愛。
總而言之,如今無二院五館內人數皆已充足,院中對外已有明言,下次設考招生,要等到今秋之時。且考核標準,必然又要拔高。
至於館院是否要擴建,暫時尚無說法。
此時能在院內受教者,無不珍視著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而鄭潮的出現,無疑又為這座書院添上了濃厚而意義非凡的一筆。
鄭潮特殊的身份與名聲,註定了他前來江都的意義不單隻在學事之上,同時也代表著某種由文人名士推動的政治指向。
在江都顧家看來,這份政治指向,是極值得思量的。
家主顧修剛從外面回來,便與族人坐了下來議事。
一番商議罷,顧修道:“常刺史升任淮南道節度使……如此喜事,我們也當備一份厚禮相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