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他是個很好的人(求月票)(第1/3頁)
章節報錯
常歲寧未有與常闊詳說太多,常闊也未有急著追問,只讓她放心去,他自會料理好軍中之事。
看著少女牽馬離營的背影,常闊砸吧了一下淡出鳥來的嘴巴:「馬上立秋了,是該有個人來熬羊湯了。」
……
常歲寧帶著薺菜一行總共十餘人,一路往和州方向而去,如是太平之年,大可一人上路。當下這世道,便還須以穩妥為先。
看罷天鏡來信之後,常歲寧腦子裡便有一道聲音無比清晰——她需要親自把無絕找回來。
若天鏡所言皆屬實,無絕如今遭厄運纏身,被天地萬物所厭棄,後者則是無絕遲遲不願出現在她和老常等人面前的原因,那麼,孟列只怕輕易尋他不著,縱然尋到了,無絕也仍有再次施計脫身的可能。
而藉由那信中的因果之說,常歲寧心底亦生出一種難以言說的直覺來,那直覺告訴她,或許,也只有她才能找到無絕。
解鈴還須繫鈴人,她要親自把無絕帶回來。
正午動身,趕路大半日,一行人於天色黑透之際投宿歇息,待到次日天色初亮,便再次快馬上路。
自清晨起便灰濛濛的天色,待到午時前後終於落下細雨來,帶著幾分涼意,隨風撲向策馬趕路之人懷中。
趁著雨勢尚且不大,常歲寧繫上披風,罩上兜帽,繼續行路。
一行又冒雨走了一個時辰餘,薺菜抬首定睛往前方看去,所見終於有了熟悉之感:「女郎,前方至多再有十里,便能進和州城了!咱們要進城嗎?」
「暫時不進城。」常歲寧在路上已經想過了,孟列的暗樁便在城中,無絕若是想躲,大約不會進城,此刻她便道:「先隨我在城外附近幾個縣上找一找。」
薺菜等人已經知曉她是來找人的,畫像她們也看過了,只是不知對方具體身份,但能讓她們大人親自來尋的人,必然十分緊要。
她們都不敢大意,跟著常歲寧進了最近的一處小縣,拿著畫像問了人,卻沒有絲毫收穫,常歲寧仍留下兩人在此處找客棧住下,繼續打聽。自己則帶著薺菜等人,趕在天黑前,來到另一個縣上。
此縣名南和縣,是和州治下最大的轄縣,此地的百姓見到常歲寧一行人驅馬而行,大多投來戒備的目光,而後便竊竊私語起來。
和州去年曾遭徐正業屢次攻打,南和縣也曾不幸被徐軍血洗,如今不過剛完成重建,四下又不太平,忽然見得一行陌生人騎著健碩的馬匹徘徊,難免心生不安。
且整個和州界內,在和州刺史府的帶領下,上到官員下至百姓,對提防倭軍探子和其他亂軍勢力的意識都很強烈。於是,常歲寧一行人的行蹤,很快被南和縣的百姓密報到了縣衙中。
此刻天色已經黑下,仍無所得的常歲寧正準備找客棧投宿,便被一群疾步而來的官差攔住了去路。
「爾等是何來歷?為何來此?可有路引?」為首的官差示意她們下馬回話。
通常進城才需要向守城門計程車兵出示路引,此刻常歲寧身側的一名娘子軍剛要嗆聲,只聽常歲寧在前面說道:「薺菜,把路引出示給他們看。」
當下的路引,多是由戶籍所在的府衙開具出的通關文書之類,其上會寫明持路引者的戶籍姓名,及要去往何處。
雖說戰時流民無數,大多人都並無路引,但在官差眼中面前這一行人顯然不是流民,若是正經出行,必有路引在手。
薺菜跳下馬,幾步走來,從懷中掏出一物,卻非文書之類,而是一枚令牌。
她拿在手中,示向為首官差:「我們是從江都而來,喏,這就是我們的路引。」
她說起話來仍夾雜著和州口音,官差頗意外,但下一刻便被那
枚令牌吸引了注意,他定睛細看,看了又看,不禁大驚——那分明是江都刺史的令牌!
江都刺史……常刺史來了?!
哪個是常刺史?!
為首官差一時又驚又慌地看向薺菜身後,視線在看到那張最年少的面孔的一瞬間,他幾乎便已經有了答案,因吃驚而磕磕絆絆地開口:「原來竟是常……常刺……」
薺菜及時打斷他的話:「我們大人乃是微服出行,來此尋人,還請各位勿要聲張。」
她知道這些官差前來巡查也是負責任的體現,故而說話相對和氣。
為首的官差一個激靈,立即點頭如搗蒜,聽得身後不明情況的下屬們唧唧咋咋,回頭吼了聲:「都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