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上天不報,我來報(第3/4頁)
章節報錯
沈煉窺探著他的神色,“長威伯莫非期冀俺答馬上就開戰?”“對,越快越好。”蔣慶之笑了笑,“不過今年不可能了。明年還得看情況。可惜了。”
沈煉特地回了一趟家,唐順之最近在京城各處轉悠,說是要看看京師地形。
“應德回來了?”
唐順之正在院子裡洗衣裳,聞聲回頭,“剛回來。”
“我方才去了新安巷,那位長威伯聽聞俺答部因雪災損失不小,竟幸災樂禍。”
沈煉說道:“我並非濫好人,可長威伯動輒殺俘築京觀,視人命為草芥。應德,此等人若是身處亂世,可為梟雄!”
唐順之搓了幾下衣裳,舀了一勺水在木盆中,把衣裳按在水下浸泡,回身尋個地方坐下。
“他不是梟雄。”
“那你以為……”
“就是個……”唐順之指指心口,“就是個心中有盼頭的人。我知曉你在擔心什麼。不外乎便是我與他走的太近,若是倒黴,我心學也會被牽累。”
“此人劍走偏鋒,時常做些令人瞠目結舌之事,我心學傳播不易,若是被牽累,就怕一蹶不振。”
“先生最後時刻說了什麼?”唐順之問道。
沈煉肅然道:“此心光明,夫復何言。”
“此心光明,既然光明,那便循心而活。你覺著蔣慶之所作所為是對是錯?”
沈煉默然。
唐順之嘆息,“他一舉一動看似離經叛道,可哪一件不能示人?哪一件是禍國殃民?既然如此,那個所謂的經,所謂的道,是對是錯?”
沈煉恍若被當頭棒喝,“應德你……”
“你看似狂放不羈,可骨子裡卻依舊被儒的那一套給束縛住了。”唐順之溫和說:“先生說知行合一,不談其中的深意。
既然知曉孰輕孰重,那麼該如何做自然就有了準則。比如說長威伯在南方殺俘築京觀,看似嗜殺,可仔細想來那些倭寇雙手沾滿了大明百姓的鮮血,該不該死?”
沈煉默然點頭,他在錦衣衛訊息靈通,自然知曉倭寇在東南犯下的殺孽之重,百死莫贖。
“可若是解送到京師獻俘,那些士大夫會如何說?”
“關押或是苦役,苦役最有可能。”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唐順之說:“彼時我也在,剛開始有些不適,但轉瞬就覺著……特孃的,殺得好!”
這是沈煉第一次聽到唐順之爆粗口。
“我當時也問過長威伯,問他這般殺戮,難道就不怕死後各種報應?你可知他如何說的?”
唐順之不等他回答,輕聲道:“若上天報應不爽,造下無邊殺孽的倭寇便罪該萬死。可據我所知,他們許多人都過的頗為逍遙。既然上天不報,我來報。若是有報應,我甘之如醴!”
唐順之起身拍拍沈煉的肩膀,“純甫,你在錦衣衛的時日太長了,長到自己變了也不知。”
“是我變了嗎?”沈煉茫然。
“我正好去新安巷一趟,大概晚飯不回來了,順便給你帶著好吃的。”
唐順之到了伯府時,蔣慶之正在接待黃錦。
“荊川先生還請稍待。”富城知曉自家伯爺對這位心學大佬的重視,親自作陪。
書房裡,黃錦輕聲道:“那個女子姓汪,年十五,長的不說禍國殃民,卻也令人心動。”
蔣慶之抖抖菸灰,“又勾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