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武人的機會,小人之心(第2/4頁)
章節報錯
竇珈藍看著正在練刀的蔣慶之,突然間摸摸自己的屁股,然後瞪了不遠處在嬉笑的孫重樓一眼。
天冷了,早飯竟然還有餅子,拿到手中時半冷,吃起來沒滋沒味的。
“天冷了,早飯弄些熱乎的。”蔣慶之的話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
“最好是餈粑,用油烙了,燙的手拿不住,黏糊糊的,糯嘰嘰,一口下去油滋滋,還有糯米的香味……嚥下去就覺得圓滿了。”
徐渭一臉老饕的陶醉。
胡宗憲吃了一口餅,“太油,不如烤來吃。”
“乾巴巴的如何好吃?”
“蘸醬啊!”
“那不如蘸糖霜。”
“糖霜太貴。”
糖霜這玩意兒是貴,非富貴人家用不起。
蔣慶之不禁想到了交趾那地兒。
種甘蔗的好地方。
整個東南亞都是好地兒,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氣候,一年三熟……
大明的危機,歸根結底還是糧食危機。
土地兼併伴隨著人口爆炸,糧食危機浮現,天災一到,便是壓倒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
“先生們都說,歷朝衰亡的原因,一是君王昏聵,二是吏治糜爛。”
今日蔣慶之丟出了歷朝歷代衰亡這個題目。
裕王說完後,看了景王一眼。
最近小老弟看誰都不順眼,脾氣不好。
“老四。”蔣慶之如今得了一個管教、看護皇子皇女的職責,兩個皇子來蔣家的頻率更高了。
景王說道:“還有軍隊糜爛。另外,黨爭也是個原因。”
說著,景王斜睨了老哥一眼。
“黨爭這一條說得好。”蔣慶之誇讚了老四,裕王馬上補充,“還有土地兼併。”
“不錯。”
蔣慶之鼓勵的點點頭,然後總結。
“你二人說的都不錯,不過難免鸚鵡學舌,沒有自己的見解。”蔣慶之見兩個侄兒不服,便說道:“前漢之亡,始於黃巾之亂;前唐之亡,始於安史之亂。前宋之亡,始於天下此起彼伏的暴亂……”
實際上,前宋末年造反此起彼伏,就算金兵不南下,大宋也撐不了幾年。
“三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飢餓!”
“飢餓?”
“對。”蔣慶之把題目丟出去,“今日之後,你二人有空閒便去查查當今大明的糧食供給如何。”
“表叔,這個題目太寬泛了。”景王覺得不好著手。
“就是……換個詞吧!大明的糧食安全!”
下課了,兩個皇子卻賴著不走。
“每年一到冬季,宮中的飯菜就沒法吃了。”景王發牢騷。
“是啊!送到面前時,飯菜上面的油脂都凝固了。”裕王也很是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