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中央之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大清早的你就問這等問題……想給自己放幾天假的蔣慶之說道:“這是個龐大的問題,需標本兼治,但首要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不知何時,裕王和景王來了,就站在蔣慶之身側。裕王說道:“豪強和吏治是根本。”
“老四!”蔣慶之看著清瘦了些的景王。
“見過表叔。”兩個皇子這才行禮。
“表叔曾說治亂迴圈的亂,起初必然是吏治糜爛,接著是民生……二者看似有關聯,可根子卻在經濟。”景王說道。
蔣慶之點頭,“所有人都看到了豪強兼併土地和吸納人口的危害,以為這便是大明當下最大的問題。卻不知這一切都是表象。”
夏言來了,默然在聽著。
胡宗憲和徐渭兩個好基友剛吃完早飯,剔著牙聽到這番話,都靜靜站在那裡傾聽。
這是個大題目,歷朝歷代都無法走出這個治亂迴圈,墨家能給出什麼解決方案?
“問題的根子在於人口太多。原先十人吃一個大饅頭,人人都能吃飽。如今人口增加到了二十人,三十人,人人都吃不飽。”
蔣慶之的聲音清越,“歷朝歷代對此的解決之道是聽之任之,實則是無計可施。而在我看來,解決之道不復雜。”
他看著眾人,“為何不把這個饅頭做大呢?”
“把饅頭做大?”唐順之眯著眼,眼中突然迸發出了異彩,“僧多粥少,唯一的法子……要麼減少僧人,要麼就只能把這鍋粥做多些……”
夏言背靠牆壁,喃喃的道:“把饅頭做大。是了,當年老夫秉政時也曾多次思索這個難題。老夫翻閱史書,那些前輩能做的就是無可奈何,只能坐視。如範文正與王安石等人鼓起勇氣發動革新。等等!”
夏言提高了嗓門,正在思索的眾人看向他,夏言說道:“當年前宋兩度發動新政,範文正與王安石等人的新政看似犀利,卻是想從肉食者口中奪食,於是引發了動盪,最終黯然收場。”
裕王身體一震,“這是……錯了!”
“大錯特錯。”夏言說道:“就算兩次新政能成功,可人口依舊在日漸增長。從肉食者口中奪來的食物依舊無法填飽天下人的肚皮。就算是沒有外敵,當飢腸轆轆的百姓忍無可忍時,這個天下必將處處烽煙。而這一切……”
夏言看著蔣慶之,眸中多了異彩,“正如慶之所言,他們從一開始就走錯了道。從肉食者口中奪食沒錯,但更要緊的是……”
蔣慶之微笑,無聲地道:“開源!”
“是開源!”夏言老眼中迸發出了光,興奮的道:“當家中兒孫越來越多,入不敷出時,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讓家人節衣縮食,而是要走出去,去想法子掙錢!”
唐順之閉著眼,“大明當下的局面與歷朝歷代並無差異。人口日增,田地無法承載,肉食者兼併土地,吸納人口只是加快了這個過程。關起門來解決問題,那是緣木求魚。唯有……”
“向外!”裕王興奮的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明的軍隊,當為大明的犁尋找田地。”
“這話誰說的?”唐順之問道。
裕王看向了蔣慶之,“是表叔。”
“清洗京衛,重建京衛,重建武學……”唐順之輕聲道:“之後必然就是出擊,擊敗俺答,橫掃北方。讓北方成為大明的後方,而不是威脅。”
蔣慶之微笑道:“不,北方不但是大明的後方,更是大明的牧場!”
“好氣魄!”唐順之讚道:“是了,有了北方這個大牧場,牛羊將會源源不斷進入大明。大明也能組建強大的騎兵……”
“隨後呢?”有人問。
唐順之說道:“問你們鉅子!”
蔣慶之莞爾,“何為開源?只看著陸地,為何不把目光投向海外呢?”
“出海?”
“對。”蔣慶之用蠱惑的語氣說道:“海外有無數良田,一旦種植,大明就算是按照當下人口增長的速度發展,五百年後,依舊能不愁錢糧。”
眾人驚訝。
“別懷疑,這是墨家先輩出海帶回來的訊息。海外有無盡大陸,無盡資源。”蔣慶之說道:“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國內革新的同時,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護送著我們的商船出海,去貿易,去征服……
十年後,二十年後……源源不斷獲得反哺的大明,將會站在這個世界之巔。”
蔣慶之看著眾人,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姿態說:
“那樣的大明有一個名字!”
“中央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