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忙。”長樂喜滋滋的告退。

等她走後,道爺囫圇吞下了肚絲,看了黃錦一眼,黃錦苦著臉過來,端起肚絲,又準備去端清炒蘿蔔。

“蘿蔔留下!”

“是。”黃錦暗喜不已,等嚐到了肚絲的堅韌後,一口不大堅實的老牙頓時開始搖動。

道爺看著陸炳,“京師權貴建言清查官員與士紳田地人口,此事……”

這是讓陸炳猜。

陸炳毫不猶豫的道:“此事大快人心,當公之於眾才是。”

道爺滿意點頭,“速去!”

蘿蔔吃起來有些醬蘿蔔的味道,又像是滷蘿蔔,略微重口,但因為蘿蔔炒的比較生,反而中和了那股子味兒。

不錯!

道爺眯著眼,“當年楊廷和等人為何能壓制朕?不外乎便是掌控了輿論。天下儒家一體,楊廷和便是首領。他登高一呼,天下景從……”

黃錦嚼不動肚絲,乾脆就囫圇嚥下去。他想到了當年的事兒。

當年道爺勢單力孤,楊廷和身後卻聚集著整個儒家的勢力,外加宮中張太后助拳,幾乎可以說是帝王第二。

縱觀大明歷史,也就是萬曆帝時期的張居正能有如此威勢。

萬曆帝面對後宮太后和權臣的夾擊,外加馮保施壓,最終選擇了低頭。

不低頭,便會有不忍言之事。就如同道爺登基後經歷的那些,不是差點被燒死,就是差點被勒殺。

萬曆帝有祖父的前車之鑑,故而慫了。

而他的祖父道爺不同,他就一個字:幹!

要麼你們弄死我,要麼朕就弄死你們!

輿論在那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剛開始輿論一邊倒,道爺不敵。後來道爺啟用了張璁等人發動反擊,漸漸挽回頹勢。

從那時開始,道爺就知曉,輿論是自己的軟肋。他也想爭取輿論,但輿論在儒家手中,無論他如何努力,最終還是不敵,只能遁入西苑。

“那瓜娃子,對輿論怎地如此敏銳。”道爺把蔣慶之此次的佈局回想了一遍,發現從一開始,蔣慶之就是在利用權貴們。

目的還是爭取輿論。

“權貴,冢中枯骨罷了。”道爺吃了一片蘿蔔,眯著眼,“權貴反手一擊,輿論在朕!”

陸炳回到錦衣衛,吩咐人去各處傳話。

“此事為何不是蔣慶之來?”沈煉有些疑惑。

有人說:“先前蔣慶之急匆匆回了新安巷,看著頗為急切。”

“難道是他家中出事兒了?”朱浩幸災樂禍的道。

“孩子!”有人說。

這年頭孩子不滿週歲,名兒幾乎就是在閻王爺那裡掛著的感覺。

……

蔣慶之回到家中,急匆匆往禁地去,半途轉向,衝進了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