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後,每個月會給蔣慶之一些錢,不多。但蔣慶之一分不要。

他不想要,覺得要了就是示弱……那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在和父母賭氣。

你們不要我了,那麼,斷就斷的徹底些。

大學省吃儉用,又去做了兩份工攢下來的錢,都盡數投在了小超市中。一旦小超市被毀,蔣慶之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窮光蛋。

回國的機票都買不起。

他瞬間渾身發麻,整個人難以抑制的在顫抖。

巨大的恐懼讓他忍不住去衝上了閣樓,他對著牆跪著,用力捶打著腦袋,一次次……

從此,焦慮症就和他形影不離。

隔幾日就來一次,一次好幾天,甚至是一週,或是十天半月……

那種煎熬的感覺讓他度日如年,整個人恍若行屍走肉。他在網上搜尋答案,這才得知自己是患上了焦慮症。

他開始尋找解決方案,各種雞湯,各種勵志,各種什麼活在當下之類的書看了許多。他也照著去做,但收效……真的鳥用沒有。

後來他開始擺爛了,焦慮症發作時,就熬。熬不住了就去奔跑。

執掌那支反政府武裝後,手下有個曾就讀於心理學專業的肄業大學生,蔣慶之一次閒聊隨口說了這事兒。

這位大學生扛著AK,很認真的道:“老大,你這是小時候受到了心理創傷帶來的後遺症。”

心理創傷?

蔣慶之覺得很扯淡,但手下一番旁徵博引,一番舉例說明,又問了他小時候家裡的具體情況,一番分析……

臥槽!

老子今日的毛病,竟然是小時候就種下的病因?

由此蔣慶之才知曉,原來孩童時代周圍的環境,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健康有著決定性的意義。

——身體問題,十有八九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也就是說,進醫院的人中,十有八九都是長期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有病罷了。

蔣慶之查閱了許多資料,發現手下說的都對。

怎麼解決?

彼時他的腸胃已經出了問題,去醫院治療,照例的吹氣,殺菌,消炎……然並卵。

原來腸胃問題是心理問題引發的,要想解決問題,就得從源頭抓起。

心態!

蔣慶之找到了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態緣由。

手下很認真的說:老大,你需要療養,丟下一切讓你煩心,讓你焦慮著急的事兒,去浪,去飄。

正好國內來人,蔣慶之便順勢回國,準備提早退休,就此躺平。

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竟然來到了大明。

“夫君!”

“夫君!”

“啊!”蔣慶之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