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安排在這個小旗部,朱時泰知曉裡面必然會有些手腳,比如說父親的安排,或是叔父的安排。

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到痕跡。

他審視著每一個麾下,覺得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父親或是叔父安排的人。

但唯有楊勝不可能。

初到小旗部,身材魁梧的楊勝給了朱時泰一個好印象,等得知這個少年還不到十五歲時,朱時泰也覺得詫異。

武學的!

楊勝是這麼說的。

武學的學生啊!

為了這次大戰,武學中斷了學業,讓學員們各自返回自己的衛所,為大戰做準備。

叔父說:在武學學的再多,也得在沙場驗證、實踐。學習是知,殺敵是行。要把所學和實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將領。

但畢竟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年,所以小旗部的其他人都頗為照顧這個小兄弟。

朱時泰在開戰前曾告知楊勝,戰時遇到危險,只管招呼。

可他還沒照顧到這個小兄弟,自己卻被小兄弟救了一命。

楊勝此刻腦子裡就一個念頭。

“回家!”

接父親回家!

母親曾在他出發前的那一夜和祖母說:娘,大郎還小,讓他去接夫君的魂魄,是不是……

祖母說:“亂世時,那些十歲出頭的孩子就要去殺人。咱們家……沒了頂樑柱,只能讓大郎站出來。記住,一家子須得有男人能站起來,否則便會淪為四鄰欺辱的物件。”

他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男人要如何才能站得住?

——軍功!

這是開學儀式上嘉靖帝的話。

男兒當馬上覓功名!

這是長威伯的話。

那麼,就讓我用功勳去為這個家遮風擋雨!

用功勳去迎接父親的亡魂歸家!

“殺!”

楊勝怒目圓睜,這一刻他忘卻了生死。

眼中只有敵人。

刺刀朝上,筆直插入對手的腰肋中,再用力拔出來。

隨即看也不看,楊勝繼續前衝。

前方一個敵軍正在砍殺一個丟失了火槍的明軍軍士,他獰笑著,長刀揮舞,刀光如匹練般的閃過……

殺敵,立功,牛羊錢財,還有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