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牛低頭背對著他多瀟灑一抽出皮帶往那頭一扔,

這時候她悄悄回頭似偷看他一眼,好可愛,小子牛臉有點紅呢。

又趕緊扭臉過去——(此處省去咩咩咩)

她站起來,跨著椅子坐下來,

趴椅背上,這才回頭,小貓一樣,“看我多好,為你準備充足,你呢,”嗔怪得哦,

無雙懶懶起了身,“準備什麼,又叫我穿你那些鬼玩意兒。”過來擠著她坐下,挨著她的臉,又低笑,“嗯,是準備得好充足。”最後,在無雙要全情投入時,小子牛又叫“門鎖了麼,”無雙恨不得把她吞了,那一開始你不怕人闖進來呀,“鎖了,笨蛋。”服了她!

過十五,那就是要看花燈的。

上元節自古以觀燈為慶,一般認為自西漢武帝時期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起始,至於民間形成各類風俗則是後來的事情。司馬遷早在漢時就將元宵之日列為節日,兩漢魏晉隋唐遼宋金元明清一路走來,元宵佳節的內容越來越多,但萬變不離其宗——觀燈。

觀燈是因為古代沒電有火。火燭最初在意驅魔祛鬼,轟趕蟲豸,以求來年平安豐收。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做此活動如同法事,民眾參與越多,氣勢越大,效果就越好。所以唐宋官家提倡,達到頂峰;元代壓抑,民間蕭瑟;明清以後民間復興,基本訴求是逛,故民間有“逛燈”之說。

上元燈綵絢麗,百姓樂於參與,自古留下文字多多,最美最生動的是南宋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燈綵與煙花將節日的喜慶烘托至醉痴之境。眼下在部隊上,叫她看不見大紫陽的宮燈,也見不著世俗彩燈,無雙也有辦法叫小子牛看見任何人看不到的“炫彩”!

一陣陣嘹亮的炮擊聲中,炙熱的炮火從那些黑黝黝的炮口中暴射而出,化作一抹抹閃光,猶如摩擦著大氣的隕石一般,往遠方籠罩而去,照亮上元的夜空!

看二炮實彈夜間訓練比逛燈要刺激千萬倍吧!徹底取躍了小子牛,開心得哦,熱淚盈眶!

好咧,

這邊也有個男人想取躍一個女人,同樣得花一點心思。

叢清這段兒心情都不咋好,肯定還是玉葉那頭不見她面。

於是這元宵節過的也是索然無味,

雖說近幾年來各地逢元宵彩燈大放,今年尤其甚。熱鬧歸熱鬧,但精髓盡失。過去逛燈,燈是靜中有動,燈不動光在晃,而人是動中有靜,走走停停,動腦動眼。百姓融入燈綵之中,構成生活美麗畫卷,否則也不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現在呢,基本都是高科技的激情展現,向晚會迪廳的燈光學習,讓百姓由參與變成觀望,公家破費銀子不少,百姓也大大熱鬧高興了一番,但令人擔憂的是,這熱鬧中少了過去元宵夜的含蓄優美靜謐祥和,傳統文化精神的硬核不小心丟了可咋辦……是了,老大在熱鬧的宮廷上元氛圍中,思索的是這些。

走廊外,正向她走去的芒歲可不知道他老婆正憂心這些,

他手裡提哩著一隻景泰藍的瓷盅。

是了,就算芒歲從前再不在乎老大對他的態度——無所謂,本就是“表面夫妻”,一小廟裡長大的芒歲更不喜夫妻之事,這樣“互不相干”的關係非常好!是的,這要不是老大聽說他從小在廟裡呆過,願意嫁給他呀?何況還是她後媽心經“指的婚”……芒歲也心煩,最近兩次小萬來鬧他,也確實是自家敗類太多,平常管教不嚴——說實話,也是好玩,外界對兩位駙馬爺的“人設印象”其實和真實的狀態有些相反:都以為芒歲更出息,其實呀,芒歲特散漫,佛門出身的,再厲害能到哪兒去?不過規規矩矩倒是真的;小萬呢,放浪形骸是真,但是真的管起事來,手段比芒歲厲害多了!

有點溫吞,也有點傲嬌的歲歲同志這次被逼著不得不跟老大示好了,畢竟再“表面”,鬧成一見面就吵也不好吧。東翻西翻,找著一個東西估計老大會喜歡吧。歲歲心裡還不是翹氣,哄這個哄那個,誰瞭解我有多苦!

頤和曼麗 最新章節《頤和曼麗》最新章節 4.124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