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你打算怎麼辦。”

小萬磕了磕菸灰問她,

萬遺眼睛一直閉著,說的是氣話,但是人因為在煙雲嫋嫋裡,氣息倒平定,

“東西都在,還好。就是這個女人一而再覬覦我的東西,其它的我也不計較,偏偏這些都是我要給師父的,”好半天,“忍不了。”

好吧,先說說他們這會兒在哪兒,

你以為她從張掖觀跑出來跑多遠?告訴您,根本就一肚子火從前門跑後門又回來了!

這個張掖觀吶……萬遺根本其實就住這兒!

有些事,真是老天操縱著,即使萬遺,她也不能完全把握事情的走向。

比如“報復”這件事,

等她想起來要解決這一“恨”,出山實施了,才發現,一個仇人早已失蹤若干年!只有先解決一個,桂小有。

她畢竟離塵世太遠,無論宮裡還是太極殿,那都是高高在上。萬遺還是很有分寸耐心的,既然想憑一己之力報這個“私仇”,就不張揚了,自個兒慢慢來。本來也沒個什麼計劃,只想著先接觸到桂小有再說,摸清楚他的弱點,再精準打擊。

一切順其自然,桂小有對她感了興趣,萬遺就順著“感情”這條路往下走……其實,初心是夠狠毒的:人吶,誰先愛上誰就先萬劫不復,萬遺懂這個道理,所以養著這段感情愣是叫桂小有越陷越深。……裡面確實有段意外,萬千。

知道這些內情之後,您再回頭看看往事,就能充分明瞭萬遺對萬千這份複雜的情緒了吧:一開始真的嫌他的“亂入”煩人,他對萬遺而言就是個不相干的人!如果說當時萬遺還沒有徹底斷了這個“煩人”,僅僅就是他是萬萬的親弟弟,或許他知道萬萬的下落。再加上,漸漸,萬千的“纏人”對萬遺想加深“小有對自己的感情”起到了“催化”作用,所以,那時候的萬千真的只是萬遺一顆棋子……

再後來,事情的走向越來有了偏差,說實話,萬遺匆匆在“求婚”時“揭發小有”真的只是她“匆匆收手”了,為什麼?曼麗懷孕了呀!她的母親那時候十分脆弱,天天催她回家,萬遺也實在沒心思再留在此地,唯有這樣“不痛不癢”地“放過了桂小有”。

嗯,在她看來是“不痛不癢”,但是,對小有而言,差點就成了一輩子的深痛!再一個,也“忙壞了”遙昔。家裡人是不知道她突然出山要獨立生活的根本原因呀,像夏總說的“任她,不打攪”,於是她跟桂小有、萬千這些糾糾葛葛,看在眼裡,也只能“順其自然”。可愈是站在事外,愈是看得清,人桂小有、萬千何其無辜,完全被他家這小妮子“玩弄股掌”!於是,後面遙昔的“殿後處理”就顯得多少有點“安撫”意……

好了,萬遺回到母親身邊,乖巧陪伴母親順利生下弟弟妹妹。原本事已至此,萬遺將“報復”之事暫時淡化並沒急著再繼續。卻,這時太極殿的李魚按道歷將有半年下山修煉行程,這對萬遺來說絕對大事!她要為她師父先安排好下山修煉地呀!

於是,為了“道士下山”萬遺再次返回“凡塵”。

精挑細擇,最後,看中了這座“張掖觀”。

萬遺對師父的孝心天地可鑑,為了叫師父下山後有個舒適的地方安心修行,萬遺開始精心佈置張掖觀。她看中雲才的手藝,完全按照師父的喜好置辦來器物再叫雲才加工,非要臨摹出第二個師父在太極殿日常生活的場景出來!

偏偏,又叫萬千碰上了。

您再回頭看看,這第二次二人相遇,萬遺對萬千的態度是不是有變化!肯定有啊!沒了“利用心”萬遺更能感受到萬千對她的全心全意……但是,就像萬遺說的,他們的相遇每每都不在正確的時間點上。又是個“偏偏”,萬遺從雲才口裡得知了“小有或許知道萬萬下落”……哎,萬遺的“報復心”又被勾起來了。

這次,萬遺可就有點“心疼”萬千了,把他“氣走”,卻真也到了遙昔跟前為他說了話兒!……真的,萬千要知道這背後的一切,應該哭的!萬遺呀,她是那個直挺挺心裡只有自己和家人師父的萬遺殿下呀,能為他“一個不相干”的人說了“求前程”的話……

於是,萬遺就便兒又“回到”小有身邊,因為正好她要逗留此地等著師父下山,不耽誤她“復仇”呀。

可,由此滋生出來的一些雜事,就由不得萬遺忍脾氣了,

一次你拿了她的東西,她不計較,沒事,她還能再做一個補上。

可再次……這次更狠,一鍋端兒!這糟蹋的不是東西,是她對她師父一片孝心!萬遺是忍不了了。

不過話說回來,她出來這長時間,除了為“萬千的前程”跟遙昔言語過幾句,哦,還有上次妹妹被搶,跟家裡透過氣,包括她的日常開支,全是她自己的一攤子板眼!到底是夏課的姑娘。不過說起來也叫小課傷心就是,萬遺這樣不以家裡為依靠,說是“硬氣”,實際,她那一攤子出息全是李魚給的,豈不叫小課更悲憤,自己的姑娘不靠自己,靠一個鬼怪的道人!

“好,這件事你想處理得體面或不體面都可以。對了,師父給你抄了太上感應篇一卷,賀你生辰,這件事我處理完後,就回太極殿去取了。”

萬遺這才睜開了眼,真正開懷彎開了唇,“辛苦你了。告訴師父,我很想念他。太極感應篇我也每日堅持在背讀領會,定不會辜負他的教誨。”

太上感應篇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紅樓夢中“懦小姐不問累金鳳”一回中提到賈迎春翻閱太上感應篇,恰好準確點出了賈迎春的為人和性格,也驗證了此書在清代頗為盛行。

看看,這也是後來越來越叫曼麗對李魚說不出話來的原因,

實際,他教導得萬遺很好,出發點也都還是教她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