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文獻裡也提及過,她學識不高,但是對於“玩物”的理解卻極透徹,

唐朝人韓愈曾寫了篇《馬說》,其中有一段寫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梅靜群就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咱們國家現在是真沒好馬呢,還是有好馬而大家不識馬呢?

她搞得才清楚,

有篇以“批鬥梅靜群”為主的“現世錄”就記載過她這樣一件事:

當時聽說內川地區限制馬的產量,梅靜群就跟當時的農業部一派老臣“據理力爭”:

“總說咱天朝的馬不適合歐洲人設定玩法的馬術專案,那咱們就在馬的運動上真不行了嗎?

咱們國家的馬歷史悠久,從西周馬就是重要的國家機器,到了秦皇“車同轍”改革,稱得上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再後來到了漢高祖的馬政,漢武帝歷時數十年的匈奴之戰,到唐宋馬球的盛行,元朝的騎兵最後到清軍入關,這期間,大大小小經歷了多少次馬政改革,對馬來說難道不重視?咱本身就是個善騎的民族!現在只是需要理性地分析下一步真正適合我們騎馬的娛樂方式。

馬球運動就不錯,它起源於咱們漢代,又有鮮明的天朝特色,怎麼不值得嘗試?雖然馬球馬不是一個品種,但它是一個類別。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用英國純血馬為父本,本國母馬為母本繁育馬球馬。馬球馬要求身高150160左右,比較適合國人騎乘,且經過改良就能繁育、培訓出色的馬球馬,可以說給咱們國家大量閒置馬資源的開發利用找得到市場和方向,讓牧民也有了創收的途徑和方法。再比如,咱們國家少數民族地區的馬上技巧、叼羊、馬上射箭等等民族馬上運動,怎麼就不能嘗試運營,編制出類似大型的實景演出?……”

所以,這也是滿意這樣敬愛母親的原因:她的媽媽並非一無是處!

事實也證明,雖然當初梅靜群的這些“據理力爭”還是被那些老臣壓下,甚至,她提出來的一些在當時看來“花裡胡哨”的想法還被人私下嘲笑,說她被領袖寵的盡會“異想天開”了。但,你再看看如今的天下,我國已然是個“玩馬”大國,且這方面的創收之豐益!特別是內川地區的牧民們將“馬上產業”的做大做強,難道不是她當初的設想?蓬勃的馬球運動,有關馬上技巧、叼羊、射箭的大型演出,比賽……

曼麗把小兒子抱上大黑馬,意一昂頭挺胸坐得很穩,曼麗牽著馬走了幾步,“媽媽,快上來呀!”意一催,

曼麗著實一開始有點猶豫,感覺是回來了,會騎,可畢竟帶著兒子,還是怕有閃失。最後確定了感受,一鼓作氣,踩上腳踏翻身上馬,儘管一旁有騎師護著,可也算極其利落漂亮了!意一直拍手“哦,媽媽上來了!”

騎師牽著走了幾步,慢慢覺得她是真會駕馭,鬆了手,曼麗帶著小兒子拉著韁繩小跑了幾步,感覺越來越好!

這時,對面走過來幾個人,

見曼麗看向他們,全小跑著過來了,

領頭兒的,

仰著頭,

眼睛都紅了,

“滿意,你別生氣!”

哎喲喂,那種豁哄的小心與著急……最重要,還是久違的“如此對視”太過激動難平……這是一生難求的祖宗!

五一節小長假快樂,最後這幾天謝謝給曼麗投小鑽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