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她爹,

在宮裡,

又是何等“鐵石心腸”,

也由此種下一枚“隱患”吶……

外頭瓢潑大雨,

宮道上卻積水不顯,灰色長廊走道除了兩旁黃瓦房簷滴落下來的雨水,倒不似正在經歷暴雨,仍舊寧靜,威貴。

只見一位老將軍由一個士兵撐傘,跟隨元首身邊的一位文助邁進養心園,

士兵收傘,老將軍還微側頭向他一點頭示謝。畢竟不是普通兵,宮裡的兵,來頭都不會小,祖上往上數,都是肩頭上有料的人。

再隨文助走在養心園右手長廊,

宮裡絕對一步一景,

可任誰走到這裡了都不敢隨意四看了,

因為早已進入了元首的“私苑”中……

元首親自走下臺階迎上,“楊帥。”

楊立昂立即上前,先鄭重行一軍禮!放下手後,兩手趕緊握上元首伸過來的手,“元首好。”夕臣笑著扶住老將軍的手腕一同走進“兼愛堂”。

說起這“兼愛堂”,當真跟墨家學說有關,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這些墨家精髓就刻在堂內的立柱上呢,

說起來,“兼愛堂”一定跟成帝有關,

這是個不愛“儒”不愛“武”的“柔慈”皇帝,當年特意改了這“兼愛堂”修養心性兒,

您看,這立柱上的言語,講得不超級明白:已經接通“兼愛”和“非攻”的邏輯關係了,是啊,既然“天下兼相愛”,為什麼還要發動戰爭呢?

好吧,

元首特意選在這裡接見楊立昂也是有心意的,

這位老帥雖然身為武將,卻是個“主和派”,也就是凡遇戰事,喜歡“和平解決”,“墨家”的虔誠堅守者。

朝堂裡,最有名關於楊立昂的“軼聞”就是他與曾經也是一位名帥,嗯,姜良的口水仗……姜良是金家的死忠之臣,和夕臣上位後,姜良早已“解甲歸田”不問世事了……

姜良尊儒,

儒家“仁愛”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禮,也就是重建周禮所鋪陳的等級秩序。

在儒家看來,社會沒有等級,世界是平的了,何來尊嚴,何來敬畏,何來秩序?

可在墨家看來,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嚴。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為了秩序來敬畏什麼上層貴族。要敬畏,還不如敬畏鬼神,讓人們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種督察之力、有一番報應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嗯嗯,當然兩位老帥不會完全恪守老祖宗們“不合時宜”的思想,但,畢竟有衝突,你來我往的口舌之爭肯定是常事。

如今,姜良算是“敗寇”了,

楊立昂當時保持中立,也就保住了地位。

不過,今日這位楊老帥親來“求見”元首,

可真不算在“平的世界”裡“求平”呀,

這樣看來,一旦事關自身,啥墨啥儒,自身利益,才真是最該“兼愛”永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