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起先只從姜姜那裡批發一些用細竹條穿起來的滷味,賣給周邊窮人家的孩子解饞。

再加上這條街做苦力的人們有時來不及吃飯,便到姜姜那裡要一份滷味滷下水帶走。

姜姜叫狗兒和孫小賤採了很多新鮮的荷葉來,用荷葉來包裹滷味,方便快捷。

這些做苦力的人們,便把荷葉包著的滷味帶到幹活的地方去。

一來二去,知道的人就多了。有不少並不住在苦力街的人,還常常會讓這裡的人給他們帶滷味過去。

一開始只是這些下等勞力們吃,後來監工的和包工的也聞著香,也隨著吃,之後便都上了癮。

監工的有時還會專門打發跑腿的來苦力街買姜大鬍子的滷味。

整條街也不像姜姜他們剛來時臭呼呼的了,因為有滷味的香味兒遮蓋,並且那些買不起的人也能聞著這味道下飯。

當然最多實惠的還是穆寡婦家,以前他們常常是吃了這頓沒下頓,一天最多隻能吃一頓稠的。

可自從姜姜他們搬來,除去房錢還不算,穆寡婦幫忙賺的錢頂得上一個壯年苦力,就連狗兒也每日能賺幾十文錢,並且每天還能吃上粗麵餑餑和滷下水,已經算是整個苦力街裡生活水平最高的人家了。

穆寡婦的婆婆長年癱瘓在床,老太太瘦得只剩一把骨頭,穆寡婦雖然孝順,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飯來,全家人常年挨著餓。可由於這些天肚子裡有了油水,老太太身上有了力氣,竟然能自己下炕,扶著牆走到外面來曬太陽了。

這天穆大嬸忙完了,一邊擦手一邊紅著臉跟姜姜說道:“姜老闆,我有一件事想要求你。”

“你說吧,穆大嬸。。”姜姜答應道。

“我後晌聽你說還要再僱人幫忙,”穆大嬸說道:“你要是真想僱人,我倒有兩個人可以介紹過來,都是老實本分又手腳麻利的人。”

隨著生意擴大,人手確實不夠用了,姜姜前兩天又到鐵匠鋪去定製了兩口大鍋。

不要說這條街上的人每天就能吃完三大鍋滷味,就是外面來買的也要消耗掉兩鍋滷味。

“我確實要僱人,你有合適的人儘管介紹來吧!”姜姜說道,畢竟這街上的人穆大嬸更熟悉一些。

“這兩個人就是街頭的年寡婦和她的女兒蓮兒,”穆大嬸說道:“我是蓮兒的乾孃,那孩子年紀雖然不大,但做事既勤快又肯吃苦,她娘也說了,若是僱她們娘倆兒,只給一個人的工錢就夠了。”

窮人不好找活幹,尤其是女人。力氣不夠大,又不好拋頭露面。平時只是做些漿洗縫補的活計,已經算是它們她們的長項了,但這樣的活做的人太多,收入往往極其微薄。

那年寡婦娘兩兒個,這些年來相依為命,因和穆寡婦同病相憐,兩家便也就認了乾親。又因為兩家孩子差不多大,也就有意結個親家,只是因為彼此年紀還小,不好說破。

“就是那個穿藍花襖的蓮兒嗎?”姜姜問道,她對這小女孩很有印象,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她的名字和徐蓮兒很像。

“就是她就是她,”穆大嬸連連點頭:“您看行不行?”

“這有什麼不行的,你明天就叫她們娘兩個過來吧,年大嬸的工錢和你一樣,蓮兒的工錢跟狗兒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