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在路上飢餐渴飲,行路時便把《連升三級》的相聲認認真真地練習起來。

沒有兩天就已經練得滾瓜爛熟了,他們也走上了官道,比在小路上行走要快了許多。

這一天終於來到一個叫做五牛鎮的小鎮,規模同百賢縣差不多。

“現在離午飯還有一個多時辰,咱們兩個到集市上去說上一段,好歹掙幾個銅板,把午飯解決了。”姜姜對孫小賤說。

孫小賤到底有些緊張,說道:“若是沒人給錢該怎麼辦?”

“這個總不至於吧?”姜姜笑著說:“咱們好歹讓他們樂上一樂呢,比直接去討錢要好上很多,記得到時候嘴甜一點兒,肯定有收穫就是了。”

“但願如此。”孫小賤還是沒什麼信心。

兩個人來到集市上,先是簡單逛了一遍,看到有一處說書和兩處賣唱的,周圍都圍著些人在聽。

孫小賤到這時又有些怯場,對姜姜說道:“咱們要是平白往那兒一站就開始說,怎麼會有人過來聽呢?人家說唱曲兒的、說書的好歹都有個招牌,咱們可是什麼都沒有。”

孫小賤說的招牌不過是掛在竹竿上的一塊白布,上面寫著說書唱曲的字樣。

“這有什麼難的,你不會就地取材嗎?”姜姜不以為意。

她從小練攤兒做兼職,從來不會覺得難為情。

自己憑本事來賺錢,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姜姜拉著孫小賤找了塊空地,把孫小賤身上背的那口破鐵鍋摘下來,倒扣在地上。撿了個樹枝,噹噹地敲了起來。

邊敲邊吆喝:“南來北往的各位客官,停下腳步略站一站!我們兄弟二人走到這裡沒了盤纏,說上一段逗趣兒的書賺幾個銅板。

哎,這位大爺,一看您就是個腰纏萬貫的,哪在乎這幾文錢?那位大嫂,您別忙著走,聽我們說上一段書,保證年輕個三五歲。這位公子定是飽讀詩書,可我說的這一段您保證在書上沒看過。”

姜姜一張嘴,就把周圍的人吸引過來不少,這給孫小賤很大的信心,不像之前那麼慌了。

“”你們這兩個分明還是孩子,能會說什麼書?”人群中有人質疑了。

“可不是嘛,說書的先生個個兒鬍子一大把,那全套的書說下來沒有個幾年怎麼能學得會?這兩個傢伙恐怕是上這兒來說大話來了。”有人附和。

在眾人的質疑聲中,姜姜笑眯眯地開了口:“諸位別急,銅板在你們的荷包裡,您不掏出來,我們沒法去拿。等我們說完了,您要是覺得好,就賞我們一兩個大子兒,要是覺得汙了您的耳朵,那就權當聽了蛤蟆叫,抬腳走人即可。”

眾人聽姜姜如此說,覺得很有道理,反正是在集市上溜達無事可做,權且聽一聽。

姜姜清清嗓子,給孫小賤使了個眼色。

孫小賤微微點點頭,表示他已經做好了準備。於是姜姜和孫小賤就開始了他們的表演:

“今兒我說一段過去的事兒。”姜姜率先說道。

“過去多久的事兒啊?是昨天還是前天?”孫小賤捧哏道。

“不長不短,大約一百年。”姜姜回答道。時間定的遠一點兒,好讓人辨不出真假。

“那是一百年前哪裡的事兒呢?”孫小賤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