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槍成
章節報錯
自從上回來趙屋嶺到現在已過去了大半年的時間,上一次來的時候姚遠在原來五雷神機的基礎上弄出了個“梅花槍”,也正是因為這支梅花槍,使得朱慎錐突然發現了一個研製新式火器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訴了姚遠和趙大,讓他們朝這個目標研製。
朱慎錐離開之後,姚遠和趙大就聯手按照他的思路折騰了起來,一開始他們是打算用梅花槍的結構來改進的,可很快就發現無論如何改進都不符合朱慎錐的想法,無奈最終推翻了最初的念頭,重新開始設計。
因為設計中牽涉到零件、機關方面,趙大雖然是巧匠,可他卻是鐵匠,要論冶煉和制鐵他拿手,可要論機關製作卻差強人意。
至於姚遠就更不用說了,他本是煙花匠人,擺弄火藥什麼的是他的特長,雖然這一年多來姚遠因為興趣所在跟著工坊的人學了些其他技藝,但要研製機關什麼的其本事還不如趙大呢。
無奈之下兩人只能硬著頭皮搞,搞了半個月非但沒搞出名堂,更讓兩人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候姚遠的大哥姚良得知了此事,跑來看了看,見他們一副沒有頭緒愁眉苦臉的樣子就給他們出了個主意。
姚良建議他們去找個精通木匠技藝的工匠來幫忙,木匠對機關比其他工匠更有研究,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民間流傳各種魯班的傳說,比如能飛三日的木鳥等等傳說就是魯班製作出來的,此外魯班鎖、魯班秋等精巧的玩意有些本事的木匠也會,再加上木匠還善於創造,尤其是做一些精巧的東西,讓木匠來幫忙設計更合適些。
聽了這個建議兩人恍然大悟,這才發現自己鑽了死衚衕浪費了許多時間。趙大一拍大腿就起身找人,工坊這邊匠人不少,自然也不缺少木匠,片刻就找來一個技藝最好的老木匠來幫忙。
老木匠聽完他們的想法,又看了看姚遠他們之前描繪的圖紙後沉思片刻,很快就給出了一個新的構思。老木匠不懂鐵匠活,也不瞭解火藥,但他在機關方面的能力卻不是趙大和姚遠他們能比的。
而且老木匠還指出,現在這樣的設計根本就不需要用精鐵來打造,精鐵加工難度不小,時間也長,可以先採用木料來設計和組裝,畢竟相比精鐵這種玩意,木料隨處可見,加工起來也更為方便。
確定了設計思路,用木料製作完進行後進行組裝,然後試用看看是否可行,如果不行就在基礎上不斷調整,最終完成最終的設計組成,等一切就緒後再用精鐵按照同樣的比例打造零件後組裝試用,假如能夠成功的話不就成了?
老木匠的建議直接就開啟了趙大和姚遠的思路,兩人興奮地連拍額頭,這麼簡單的事他們之前怎麼就想不到呢?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簡直就是笨如蠢豬。
就這樣在老木匠的幫助下重新進行了設計,然後再由木料進行雕刻製作,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最終的新式火器製造。
當以木料結構完成的新式火器拿在手中,趙大和姚遠嘗試著把玩了下後,都欣喜發現這玩意還真能使用。等上了減量的火藥,再用黃藥作為點火裝置,擊發部位用鐵皮包裹後,還真能擊發完成,等打響之後,看著不遠處彈子撞擊到木樁上的痕跡,三人全大笑了起來。
火器研製初步完成,木料製作的這玩意只是實驗,因為材料的緣故根本打不了幾次就沒用了。但實驗的成功卻能證明他們的思路是對的,接下來又調整了一下實驗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改變了幾個部位的結構,使得更貼近實用後,趙大就帶著人親自用精鐵製作起了零部件。
又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把這些零部件全部打造完成,隨後在組裝中又反覆修改和調整,終於把這把火器給弄出來了。
現在擺在朱慎錐面前的就是這麼一把新式火器,當朱慎錐第一眼看見這把火器時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這把火器除了槍管更粗更長些,轉輪更大更厚些,槍的中後部更伸展出來些外,除去更像鳥銃的部分外,主要部位和記憶中的左輪造型已沒了太大區別。
拿起在手上把玩著,一旁的趙大向朱慎錐解釋這支槍的構造,包括主要部位的轉輪如何撥動,如何裝彈,又如何固定等等。
按照趙大的講解,朱慎錐嘗試了下,很容易就扳開了左輪,然後看到了裡面的五個彈倉。
“還是五發?”朱慎錐問道。
“是的六爺,原本打算弄成六發甚至七發的,不過因為彈倉太多倉壁就會薄一些,擔心開火時會崩開,就用了五發,這樣的話更保險些。”趙大在一旁解釋道。
仔細看了看手上這槍的材料,整支槍分量不輕,比普通的鳥銃略重幾分,尤其是中部轉輪的位置有些粗厚。這倒不是趙大他們不想弄的更精巧,在用木料製作模型的時候比最終成型的槍可要輕便許多,主要還是材料的緣故。
雖然趙屋嶺的工坊冶煉工藝很是先進,可這個先進僅僅只是在這個時代基礎上的,相比工業革命後近現代科技的冶煉還相差甚遠。
就算這支槍是趙大親手用精鐵打造出來的零件組裝而成,可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根本就不能和真正的工業品相比,材料和技術的缺乏,能夠造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不錯了。
點點頭,朱慎錐問這槍是否試射過,趙大和姚遠笑著說當然試過,要不然也不會讓朱慎錐過來。
當即,朱慎錐饒有興趣地開始在他們的指點下裝彈,這種初式轉輪槍的裝填自然和後世的一體式子彈不同,它的裝填分為兩個步驟,一個步驟是先從轉輪的前端裝入火藥和用布包裹的彈子,然後用通條壓進去壓實。
等完成這一步後,再在轉輪的後方放入定裝的黃藥,然後再把轉輪撥回到原本的固定位置上,從而結束裝填步驟。
接下來就是擊發了,擊發方式和火銃差不多,先把後面的擊錘扳下,機頭張開,然後對目標進行瞄準,直接扣動扳機即可。
當扳機扣下,擊錘瞬間落下,尖端部分直接擊打在轉輪黃藥的位置,黃藥在猛烈的撞擊之下爆燃,從而點燃彈倉內的前部的火藥,然後再在火藥的作用下彈倉內的彈子直接從連成一線的槍管射出,直接命中目標……。
“砰”的一聲槍響,朱慎錐握槍的手微微向上一跳,一股煙冒氣,刺鼻的火藥味撲面而來。而在正面,用來當靶子的一塊木板瞬間木屑橫飛,子彈直接射在了上面。
“好傢伙,夠勁。”後坐力比自己預料的要強些,但不是不能承受,而且硝煙也比想象大了,這也正常,畢竟轉輪(左輪)槍沒有鳥銃和滑膛槍那樣較好的封閉結構,因為轉輪的緣故中間不可避免有空隙留存,為了確保射程,火藥稍強了些,再加上空隙中氣體的溢位,也使得硝煙比一般鳥銃更多些。
看了一眼被打中的木靶,朱慎錐再一次扳開擊錘,然後手動撥了一下轉輪。這把槍的轉輪還無法自動移位,也就是打一槍後轉輪自動調整一格,以做好下一發的射擊準備。
因為技術的原因再加上材料的限制,哪怕在原理上做得到卻還是採取了手動轉輪的方式。這樣雖然麻煩些,卻能更確保安全和射擊穩定,而且轉輪在撥動的時候有著限制,移動的時候特意做了卡槽機關,轉動一下恰好就能對準位置,如果不用力去扳第二下,這個位置不會有變化,直到你第二次射擊完成後再重複以上動作。
不得不說這樣的設計有利有弊,也是花了心思的。但從現在這把槍的情況來看,這種設計的利遠大於弊端。等到未來材料的技術更進一步,有更好更輕便的鋼鐵使用,就能考慮採取半自動的方式來重新構造設計,這樣就和後世真正的左輪槍沒什麼區別了。
撥動轉輪,手上感觸到到位的反饋,然後再一次扣動扳機,和第一次一樣第二發射擊也順利激發。
接著,朱慎錐重複了以上的動作,打出了第三發、第四發和第五發子彈,等五發全部打完後,作為靶子的木板上也被他打的差不多快稀爛了。
朱慎錐欣喜萬分,他愛不釋手地擺弄著這把槍,沒想到這把槍讓自己有如此驚喜。
雖然只是一把還不完善的左輪,可它已經擁有了左輪的基本構造和威力。雖然它還有這樣那樣的許多不足,尤其是裝填子彈不便利,從裝填子彈的操作來看和普通火槍的裝填基本是一樣的,而且五顆彈子裝填的耗時更是普通火槍裝填所需時間的幾倍,另外射程和威力也略差鳥銃,更比不上威力更強的魯密銃,但不代表它的獨一無二的先進。
其他的不說,僅僅是可以連續五次射擊,而且這五次射擊只需要簡單的扳開擊錘和轉動轉輪就能擊發就超越了目前所有的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