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落幕(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貴妃陪著皇帝好一會兒,直到馬榮來稟報,說英國公張維賢和內閣首輔、大學士方從哲等人已到殿外。
此時,萬曆這才示意鄭貴妃暫且離開,雖然心中不捨,可鄭貴妃也明白萬曆這是要交代後事了,她強忍著悲痛同皇帝告別,離開了弘德殿。
等鄭貴妃走後,萬曆這才讓馬榮傳他們進來,等人進了殿,瞧著來人除去張維賢和方從哲外,居然還有吏部尚書周嘉謨、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黃嘉善、代理刑部尚書張問達、代理工部尚書黃克纘、禮部右侍郎孫如遊等人。
後面這些人萬曆並沒宣召,卻跟著一起來了,不用說萬曆心裡也明白,這些人是自己跑來的,恐怕這些日子他們都等著這一日呢,一得知萬曆要見張維賢和方從哲,就迫不及待地也來了。
如是以前,萬曆必然會勃然大怒,可是現在的萬曆心中已沒了那股氣。
躺在塌上的他時日無多,他明白自己快熬不過去了,既然是要交代後事,那麼來就來了吧。由於內閣只有方從哲一個獨相,各部堂空缺無數,他們幾人算是如今朝中能做主的重臣了。
在馬榮的引導下,張維賢和方從哲兩人在前,其餘人在後,朝著萬曆叩首。
這些人中,許多人已許久沒見過萬曆,甚至有人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見著皇帝如此病重模樣,眾人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萬曆這時候也賴得再猜,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有些事總得安排下去。
勉強提起精神,萬曆讓大臣們安心,好好用心辦事,不要因為他的病情耽誤了國事。此時,吏部尚書周嘉謨提出了人員安排,再一次說明朝廷各部空缺嚴重,希望皇帝能夠儘快同意補上所缺。
這一次萬曆沒和之前那樣再推脫,嘆了口氣勉強答應了下來。接著目光在眾人面前掃過,萬曆說了幾句話,無非就是讓他們以後好好輔佐太子,忠心國事等等。
聽皇帝這麼說,眾人心裡也明白了,當即向皇帝做了保證。萬曆隨後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眾人再一次向皇帝行禮,退出了弘德殿。
等這些人離開後,萬曆神情很是複雜,似乎在凝神思索著什麼。過了許久,他長嘆一聲,對伺候在身邊的馬榮吩咐,讓馬榮替他起草兩份旨意。
第一份旨意是給內閣的,其中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確定了皇太子朱常洛的繼承地位,交代內閣和司禮監盡心輔佐太子,保固皇圖。
第二份旨意是萬曆的正式遺詔,遺詔中安排了他死後鄭貴妃進太后之位,太子朱常洛繼大統,並且交代了朱常洛一些朝中的後續安排,叮囑自己這個一向不喜歡的兒子如何當好一個皇帝。
雖然萬曆不待見朱常洛,可到了這個時候,作為國家儲君,自己死後朱常洛就是下一任皇帝。對自己這個兒子的能力,萬曆實在是擔憂,他很清楚這個兒子並沒有什麼才能,而且也沒有進取的膽略。要當個明君是不可能的。
萬曆只希望自己死後朱常洛能夠勉強維持現狀,只要不給文官們哄得頭頭轉,哪怕學自己呆在後宮不理事,憑著大明的底蘊和自己生前的那些安排,這個帝國依舊可以維持下去。
說完詔書內容,萬曆感到無比的疲倦,他再一次合上了眼。
他累了,實在是太累了。
這麼多年鬥下來,已讓這個皇帝心神疲憊,再加上長期的病痛折磨,萬曆早就對這個世界沒了太多眷戀。
也許死亡並不是什麼壞事,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萬曆的心中唯一不安的念頭就是他愧對自己的師父,實在不知道到了那邊後如何面對張居正。
“先生……對不起……朕錯了……錯了……。”
萬曆心中輕嚀道,耳邊突然彷彿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綠遍瀟湘外,疏林玉露寒。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
這首詩是張居正的《詠竹》,也是他少年時所著,當年張居正初入考場,少年豪情之下寫下了這首詩,以表其凌雲之志。
萬曆小時候學過,也聽張居正為自己吟過此詩,當年張居正用此詩來勉勵萬曆,對萬曆寄於無比期望,期望他這個弟子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從而開創一個自己為之努力奮鬥的嶄新大明。
這聲音如此熟悉,萬曆睜大眼睛望去,那揹著雙手,一身青衫朝自己走來的人不就是自己的師父張居正麼?
“先……先生!”此時,萬曆心情激盪,他又羞又愧,不知如何面對。
“痴兒……痴兒……。”張居正走到他的身邊,和小時候一樣伸手摸了摸他的腦袋,感受著師父掌心的溫度,萬曆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