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是袁崇煥的發達之地,自孫承宗督師遼東寧遠城初建起,袁崇煥就以兵備道身份擔任了寧遠主將,當時的兩個副手分別是滿桂和祖大壽。

後來滿桂因為脾氣和袁崇煥不合,之後被袁崇煥排擠去了宣大,滿桂走後,寧遠上下都是袁崇煥的人。

當年寧遠一戰,袁崇煥指揮部隊和努爾哈赤激戰數日,戰後論功行賞,袁崇煥提拔了幾位將領,更進一步掌控住了寧遠各部。

天啟皇帝病重,袁崇煥以退為進辭官歸鄉,他走後寧遠主將是祖大壽,除去祖大壽外,還有吳襄,這兩人都是袁崇煥的鐵桿,更是對他惟命是從。

雖然袁崇煥去職後不再是遼東經略,可對遼東軍隊的影響力依舊很大。這一次不僅官復原職,還直接成了薊遼督師,直接掌控了整個薊遼的軍政大權,袁崇煥可以說在遼東說一不二。

如果換成別人,聽到寧遠譁變,巡撫自盡的訊息,恐怕早就嚇得面無人色止步不前了。可袁崇煥不一樣,寧遠的部隊是他的老部隊,那些將領更是他的老部下,別人怕他袁崇煥根本不怕,所以聽到譁變的訊息後,袁崇煥馬不停蹄就趕到了山海關,僅休息一夜就直接去了寧遠。

不過就算這樣袁崇煥也沒託大,他特意帶上了祖大壽同行,把吳襄留在山海關以防萬一。

之所以帶祖大壽,一方面祖大壽是當年袁崇煥的左右手,更是滿桂離開寧遠後軍中地位最高的武將之一。此外,祖大壽還是遼東將門出身,遼東各部他都有關係,人頭熟也能鎮得住。

更何況,現在寧遠的將領之一祖大樂還是祖大壽的弟弟,有祖大壽陪同自己,再加上自己在寧遠的威望,足以解決這場譁變。

抵達寧遠後,袁崇煥第一時間就去了軍營,因為譁變的緣故整個軍營根本就沒人管,一切全亂哄哄的。見此,袁崇煥二話不說讓人打出自己的旗號,直接騎馬就入了軍營,當見到袁崇煥的旗號,再看見穿著官服腰掛尚方寶劍威風凜凜的袁崇煥騎著高頭大馬,在近百全副武裝的精銳騎兵護送上進入軍營,所有人全看呆了。

袁崇煥到了軍營,巡視一番就勒馬止步,他取下尚方寶劍,高舉在手,對眾人大喊道:“我是袁崇煥!你們還認識我麼?”

眾人鴉雀無聲,目瞪口呆的看著突然出現的袁崇煥,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時候,袁崇煥一伸手,取過身邊親衛遞來的黃布包袱,開啟後取出一道聖旨,當眾開始宣讀。

這道聖旨是崇禎皇帝臨行時給他的,其中的內容無非就是任命袁崇煥為薊遼督師,並節制薊遼軍政諸事,同時授天子劍,有先斬後奏之權。

讀完聖旨,袁崇煥繼續喊道:“你們的事朝廷已經知道了,聖上任命我為薊遼督師,我袁崇煥既然來了,你們就把心統統放進肚子裡,欠餉朝廷馬上就會發下來,日子很快就要好了!伱們是國家的軍隊,是朝廷計程車兵,這樣逼迫朝廷犯了軍法,不過我也清楚你們中許多人是被迫無奈,更是身不由己!”

“今日,我以薊遼督師的名義對你們承諾,朝廷很快就補齊你們的軍餉,絕不克扣一文。這個事如果我辦不到,我項上人頭隨你們取去!”

“如今,我以薊遼督師的名義命令你們,返回各自營帳,各部官長約束手下,恢復軍營秩序,現在!立刻!馬上!”

隨著袁崇煥嚴厲的聲音在軍營中迴盪,眾人面面相覷中再也沒了鬧事的念頭。畢竟袁崇煥在寧遠名聲實在太大了,當初親領戰陣和努爾哈赤交戰他們都是袁崇煥的手下,袁崇煥無論是當兵備道還是遼東巡撫又或者當遼東經略的時候,對軍中士卒從無拖欠軍餉之事,威望很高。別人信不過,袁崇煥他們還是能信得過的,在這種情況下眾人就打消了對抗的念頭,各自由各級軍官帶領返回了軍營,一場譁變就此消除。

處理完譁變後,袁崇煥直接就在軍營中找了個大帳臨時住了下來。

一口茶還沒喝完,祖大壽就領著他弟弟祖大樂來了。祖大樂一見袁崇煥連忙跪倒在地,口稱有罪。

“說說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看著祖大樂,袁崇煥冷冰冰地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