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中都鳳陽
章節報錯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底,等這個年過去大明就是永明元年了。
隨著崇禎的年號逝去,朝廷正式啟用永明年號,大明開始真正進入了朱慎錐的時代。
因為冬季的緣故,連線南北的大運河已無法通行,平日裡繁忙的運河航線已停了些日子了,河面冰凍,往日穿梭在運河上的來往舟船也不見了蹤影。
剛過完年,離著運河不遠處的官道上,一行人正在向南而行,這行人的規模可是不小,不僅浩浩蕩蕩有著上百人,隊伍中還打著儀仗,另有全副武裝的錦衣衛護送,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儀仗打著旗號,上面寫著:大明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監察司大臣、資政大夫、奉旨巡撫南直隸、浙江,欽差大臣。這支隊伍正是在京中過完年後直接南下張錫鈞的,按理說這個時間並不是南下的好時候,由於冬季大運河的停航,從京師到南京一路上不能行舟只能走官道,非但耗費的時間更久,而且也更辛苦些。
尤其是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北方的冬天雖然冷,時常還會下雪,可北方的冷卻是乾冷,只要穿著嚴實些並沒太多不適。而南方就不同了,南方的水汽大,這天氣一降溫空氣中的冰冷簡直就是往骨頭裡鑽,你裹的再嚴實也沒用。
一路南下,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這才剛剛過了徐州,繼續往前走就是鳳陽了。
接下來張錫鈞會在鳳陽呆一段日子,主要是替朱慎錐祭祀孝陵,等在鳳陽的事完後這才繼續向南。
朱慎錐登基已有半年了,雖在之前京師登基時已祭告天下和祖宗,可鳳陽孝陵卻未能去。所以這一次派張錫鈞南下,鳳陽是必須要去的,朱慎錐自己暫時去不了,讓張錫鈞替代自己順道祭祀一下太祖皇帝的皇陵是情理之中。
坐在馬車中,張錫鈞手裡拿著一卷書聚精會神地看著,他這輛馬車可不尋常,相比普通的馬車更大更為華麗,而且車內的裝飾幾乎就和一個移動的小房子一般,不僅有著精美的裝飾,還有著些實用的小傢俱呢,現在馬車裡燒著碳爐,焚著薰香,和外面的冰天雪地相比卻溫暖如春,碳火上煮著壺茶,一旁還有兩個俊俏的婢女伺候著,喝著茶看著書,膝上蓋著薄薄的錦被,好一副悠然模樣。
也不知過了多久,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坐在車裡感覺到的張錫鈞抬頭朝視窗望去,這時隨行的錦衣千戶來到了車邊,向張錫鈞稟報道前面再十里地就是鳳陽了,鳳陽知府李驥千攜同知等各級官員得知張錫鈞來了,已特意在前面的官道上迎接。
“呵呵,他們倒是殷勤。”張錫鈞不由得一笑,自己一行南下行蹤根本不做掩飾,要知曉自己的路程很是容易。而且來鳳陽他已提前告知,沒想李驥千如此知趣,居然早早就在至鳳陽的官道上等著了,這大冬天的也不知他們在此等了多久,頗為不易啊。
雖然張錫鈞的官職比李驥千高了許多,而且他這一次南下還有著欽差的身份,但張錫鈞卻沒有擺架子,得知李驥千等人就在前面迎接自己,張錫鈞放下手裡的書換了身衣服,再披上一件大氅,徑直就下了車。
下車後邁步朝前走,很快就看見了李驥千一行人,李驥千站在最前面,略微靠後的是鳳陽府同知馬士英,至於再後面的看他們官服應該都是鳳陽府的各級官員,此外還有隨從、衙役等等,一眼掃過去足有好幾十人。
“下官鳳陽知府李驥千見過張大人……。”當李驥千見到一人披著大氅氣度不凡,在幾個錦衣衛護送下走來的時候,他馬上就明白正主來了,連忙帶人上前幾步,恭敬行禮。
“有勞李大人來此迎接,本官實在是羞愧難當,李大人,諸位同僚辛苦,這麼冷的天出城十里迎接本官。”張錫鈞快步上前,一手就架住了正行了半禮的李驥千,神色中帶著感動和一抹羞愧,神態更是誠懇之極,順勢拉著對方的手親熱之極。
李驥千是第一次和張錫鈞打交道,之前他從未見過張錫鈞。但張錫鈞的大名他卻是知曉的,誰不知道張錫鈞是當今皇帝面前的紅人?眼下張錫鈞不僅是吏部左侍郎併兼右都御史還是監察司大臣,尤其是後者直接負責京察一事,同他有相同權利的滿朝中只有一人,那就是國舅徐憲成。
當今皇帝還沒登基之前就開始恢復了京察,恢復京察這一年多來可是處置了不少官員,京中被降級甚至罷官的官員可不是少數,這些人之所以落到這個地步,張錫鈞和徐憲成出了不少力。
何況誰都知道張錫鈞早就是皇帝的人了,早在朱慎錐還是宗室的時候,張錫鈞就暗中投靠了朱慎錐,要不然如何有後來的飛黃騰達?而且張錫鈞這人實在不簡單,當年魏忠賢在位時他和魏忠賢叔侄的關係就很好,經常出入魏良卿的府邸,閹黨上下誰不知張先生的大名?
而魏忠賢倒臺後,長袖善舞的張錫鈞卻沒被牽連進去,因為張錫鈞雖和魏忠賢叔侄交好,卻從不直接參與閹黨的事,反而藉著魏忠賢的權勢暗中護住了不少官員,在京中更有仗義疏財的美譽。
正因為如此,魏忠賢倒後張錫鈞依舊安然無恙,而且之後張錫鈞在京師中和以前一樣如魚得水,雖不是官,可能耐卻比普通的高階官員更大,滿朝上下同他交好的人比比皆是。
但誰都沒想到,張錫鈞卻是朱慎錐的人,朱慎錐起兵後不久,張錫鈞就在京師幫忙活動奔走,拉攏了一大批人暗中投向了朱慎錐,最終也是在張錫鈞的幫助下朱慎錐才輕易拿下京師佔據中樞。
等到朱慎錐當了監國後,張錫鈞搖身一變就成了朝廷大員,並受朱慎錐重用。雖說在朱慎錐登基後,張錫鈞沒有封爵,但誰都能看出來張錫鈞不封爵的原因不是功勞不夠,而是張錫鈞自己不想封爵。這就和徐憲成一樣,他們兩人可以說是皇帝身邊文臣的左右手,一旦封爵就從文官成為了勳貴,仕途上就不可能再有進步了。
而作為文官,入閣當首輔才是最高的追求?哪個文官不想這樣呢?別看現在的首輔是溫體仁,可溫體仁年齡已經大了,他在首輔的位置上應該坐不了幾年,幾年後應該就是張錫鈞和徐憲成入閣之時,他們一旦入閣,那麼未來的首輔必然在他們兩人中產生。
而且這個首輔人選從理論上來看張錫鈞的機會要比徐憲成更大,別忘了徐憲成可是外戚,雖說徐憲成是復社創始人根基深厚,可如果他這個外戚作為首輔,那麼朝廷上的反對力度一定很大,相反張錫鈞就沒這個問題了,他雖是朱慎錐身邊的老人,可卻不是外戚,再加上張錫鈞在朝中的名聲一向很好,朋友又多,上上下下希望他入閣的人更不少,如果未來有機會以他取代溫體仁,恐怕支援的人更不在少數。
拉著李驥千的手寒暄了幾句,張錫鈞沒擺半點上官的架子,笑容和藹讓人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
接著,在李驥千的介紹下為張錫鈞介紹了鳳陽府的各級官員,其中就包括同知馬士英等人,對於這些官員張錫鈞也依舊熱情洋溢,眾人在交談了幾句後,張錫鈞笑指著天色說已經不早了,而且這天又冷的很,讓大家來這迎接自己已是不好意思,繼續聊下去更是不便,不如先入城再說,等到了鳳陽府再敘話也不遲。
張錫鈞的建議得到了大家認可,而且張錫鈞的態度也讓許多人懸著的心徹底放了下來。不少人心中暗暗稱道這位張大人果然名不虛傳,怪不得名聲這麼好呢,如此身份的高官不僅沒有半點架子還如此體恤下屬,實在是罕見啊。
回到車上,張錫鈞一行繼續往鳳陽而去,李驥千他們在前領路,張錫鈞的隊伍在後。
十里地,從官道過去也不遠,一行人走了沒多久,巍峨的鳳陽府就出現在了面前。
鳳陽府可是大明的中都,也是太祖朱元璋當年特意營造的都城。
原本朱元璋是打算把京師放在鳳陽的,後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這才把京師放在了南京。但就算這樣,鳳陽依舊被列為中都,並且營造了和京師相等的皇城、禁垣、外城三道城牆,整個格局和南京沒有區別,甚至在有些方面比南京城更為雄偉。
所以鳳陽名義上雖是一個府,可實際上政治地位並不低,鳳陽知府從品級而言也要比普通的知府更高些,就像現在的知府李驥千,他不僅是鳳陽知府,還是南京戶部郎中,這種情況的兼職僅僅只有鳳陽府才有。
張錫鈞是第一次來到中都鳳陽,當車隊穿過高大的城牆進入鳳陽府時,張錫鈞心中也不由得有些感慨,如此大城當年也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人力和物力這才建了起來,只可惜鳳陽這個中都只有一箇中都的名頭,卻從未發揮過中都的作用,在大明兩百多年來,鳳陽府僅只是鳳陽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