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徐靜秋的平淡生活(第2/2頁)
章節報錯
給朱慎錐回了一封信,徐靜秋繼續住在羊頭山,這裡住久了倒也習慣了,而且羊頭山山明水秀,也沒有外人,無論安全性還是隱秘性都能有保證,而且兩個孩子在這也生活的很好,每日裡跟著母親、伯母耕作或習武讀書,不比去那京師的紅塵中更合適他們麼?
這一日,徐靜秋正在院中把晾曬的紅薯幹整理起來,這玩意早在許多年前就在羊頭山這邊種植了。那時候還是朱慎錐走私鹽的時候呢,有一次路過羊頭山,恰好碰上剛剛從山西的礦山逃出來的李虎這夥人,大家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一架之下成了朋友,之後朱慎錐把他們收為屬下,安置在羊頭山,更給他們送來不少糧食和用具,還帶著他們在羊頭山開荒種地,自給自足。
再之後,拿下趙屋嶺,朱慎錐就把羊頭山和趙屋嶺這兩個地方作為了自己的重要基地,並從潞州衛等地遷移來了不少失地無法生活下去的軍戶,從而使得這兩個區域成為了屯作場所和練兵屯兵所在。
朱慎錐未雨綢繆,從各處找來許多高產而又利於在山地和貧乏的土地耕作的農產品,其中紅薯這玩意就是其一。除去紅薯,還有土豆、玉米這些,但相比後者,前者的耕作更為便利,產量也更高些。
前些年大明各地大旱,糧食歉收,山西一地同樣也是如此。可在羊頭山和趙屋嶺這些地方,因為紅薯等農作物的大面積種植和多年的積蓄,卻沒受到什麼影響,甚至還能在自用之餘儲備下不少。
這些農作物雖然不如麥子、大米這些好吃,就連粟米等也略有不如,但關鍵是產量大,能填飽肚子,就算滋味差些,在災年的時候許多地方連樹皮都在啃了這又算得了什麼呢?
再說,種植了這麼多年,大家也琢磨出了許多吃法,包括長期儲存這些玩意的辦法。
比如紅薯收穫的時候可以烤了吃,也能煮了吃,還能切成片晾乾後弄成紅薯幹儲存起來吃。
就連紅薯葉子也是可以食用的,就算不吃還能餵豬、羊、牛等家畜,還有土豆也是如此,或者和玉米一樣磨成粉,摻著當主糧吃,另外還有聰明人無師自通搞出了把這些做成類同麵條一般的粉條來吃,反正各種辦法多的是,相比大明許多地方老百姓餓的都快活不下去了,這裡卻依舊糧食不缺,能安居樂業,簡直猶如天堂一般。
和張氏一起收拾著,邊收拾邊聊著閒話,正忙活著呢,外面傳來了敲門聲。
“誰?”
“是臣!李虎!”門外傳來了李虎的聲音。
“進來吧,門沒栓。”徐靜秋道。
吱呀一聲,門被推開了,李虎走了進來。見到徐靜秋和張氏,李虎恭恭敬敬行禮,並口稱“王妃和夫人。”
“你們聊,我去屋裡。”張氏說了這麼一句,拍了拍手轉身就先離開了,等張氏走後,李虎上前一步,從懷中取出封信來遞上:“這是王爺給您的書信。”
“謝了。”
“這是臣應該做的。”李虎把信遞給徐靜秋,恭恭敬敬回道。
自從朱慎錐進位交城王,並擔任監國後,李虎就對徐靜秋改了稱呼,從之前的夫人改稱為“王妃”。雖然一直以來,朱慎錐並沒有正式冊封徐靜秋為王妃,就連他這一支的祖上,包括父祖的追封也沒有。不過對於李虎來說,不管是否冊封,徐靜秋既然是朱慎錐的正妻,而且還有兩個嫡子,這個王妃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這個冊封也是早晚的事,現在改口是再自然不過了。
對於稱呼的改變,一開始徐靜秋還是有些不習慣,可幾下下來李虎等人根本不肯改口,也只能隨他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