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暫別(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楨笑著擺手。又悄悄看了趙琇一眼,深吸一口氣,笑道:“江南雖比京城暖和。臘月裡也冷得緊。趙妹妹要多保重身體,千萬別累著了。一路舟車勞頓,若是便宜,不如先歇一歇再趕路?隨行帶的藥材或成藥有什麼不足。鎮江也是一處繁華大城,城中貨物應有盡有。採買齊全了,路上要用時也方便些。”
趙琇心下嘭嘭直跳,只不過勉強維持住鎮定:“多謝世子哥哥提醒了,我會注意身體的。你……你也要多保重。王爺還要指望你照顧呢。可別把自己累壞了。”
高楨笑著點頭應下了。
趙瑋看看妹妹,再看看好友,忍不住清了清嗓子。乾巴巴地說:“船上的人大概等急了,我們回去吧?”
高楨也不再反對。向張氏告了別,又衝趙琇笑笑:“趙妹妹,回頭再見了。”趙琇抿著唇再行了一禮:“世子哥哥再見。”高楨便微笑著轉身離開。
趙瑋幽怨地看了妹妹一眼,再次向祖母與妹妹道了別,跟著高楨上船去了。不一會兒,主船再次啟航,駛入江心,直往東面入海口駛去。許多隨行船隻也很快跟上。
船隊離得遠了,碼頭上的官員開始收拾善後,帷幕也要撤了,被堵在外頭的百姓即將湧上碼頭。王雙福忙請張氏與趙琇移步,趙琇只能一步三回頭,望著遠去的船隊,登上了馬車。在馬車裡才坐下,她又忍不住掀起窗簾去看,直到再也見不到船隊的影子為止。
張氏嘆了口氣:“這會子都臘月初三了,你哥哥在除夕前一定能回家的,日子一晃就會過去,何必如此不捨?”
趙琇有些心虛,羞澀地朝她笑了笑,放下了車簾。
她們在六房的宅子裡歇了一晚上。那宅子果然乾淨整潔,雖比不得建南侯府,卻也比船上寬敞多了。祖孫倆在船上住了這麼久,雖然大船穩,卻還是能感覺到水面波浪起伏的。如今腳踩實地,她們竟有一種地面仍舊在起伏不定的錯覺,都有些不適應了。
第二日她們坐上了自家的大船。這是在運河上走的船隻,自然要比廣平王的大船小得多,艙房窄小,只夠坐臥,吃飯看書還罷了,想要在船上習字練畫卻是不能了。趙琇只能收起筆墨,改而做起針線,一邊陪著張氏說話,一邊抽空向王雙福問起這兩年老家的變化。
趙瑋趙琇兄妹將太子與廣平王世子平安送回京中,破壞了穎王的計劃,間接平定大局,重得爵位,事情早在家鄉傳開了。與京中那些清高的書香世宦人家瞧不起勳貴不同,趙瑋這位新任建南侯,在江南得的都是好名聲。
一來建南侯府雖出身江南,卻從老郡公得勢開始,便少回家鄉,鄉民只聽說過侯府勢大,卻沒什麼直觀認識,侯府子弟也沒有仗勢欺人、魚肉鄉里的機會,因此本地百姓對建南侯府的印象都還不錯,連隔輩的趙瑋都能受惠。
二來趙玦一房人昔日在京中四處散播謠言,中傷小二房,卻對老家一帶影響不大。受益於張氏的善名,他們祖孫在江南的名聲一向是很好的。
三來則是因為趙瑋自小在奉賢長大,讀書科舉,同窗、同年無數,人人都知道他是少年才子,謙遜和氣,不象京中諸人對他了解不深。大家知道他襲了爵,依然將他視作讀書人,不會覺得他與那些以軍功得爵的武人是一路,反而認為他有救駕之功,撥亂反正,是正派讀書人的榜樣呢。他又有師長同窗在此,個個都以他為榮,替他揚了名聲。即使有人說幾句酸話,也有人主動替他擋下了。
得益於此,趙瑋在江南名聲好,連帶著趙氏一族也受惠了。聽說如今趙家子弟要下場參加科舉,報名時辦手續都比旁人利索快捷些,官府的人個個都笑臉相迎,不等他們開口,就已替他們將事情辦好了。從前那些為難趙家人、或是意圖侵吞趙氏族人產業的小人,亦早早換了嘴臉。
趙氏族人們經歷過低谷,如今也不會因為乍然富貴就忘了根本。三房主持著開了族學,族中每家每戶都將孩子送去讀書,平日行事也很注意分寸,不願意叫人抓住任何把柄,敗壞了家族名聲呢。就連六房做生意,也少了奸滑,多了規矩,反而因此得了實誠的好名聲。
趙琇聽了高興:“這麼說來,老家一切都好了?若真是事事省心,我們這個年可就過得輕鬆了。”
王雙福神秘地笑了一笑:“族中一切都好,只有一個人不太好。”
趙琇疑惑了:“誰不好了?”(未完待續
ps:猜猜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