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茶話(第2/2頁)
章節報錯
又過得兩日,慈寧宮中果然下了旨意,正如宮嬤嬤所說,太后召見趙琇與李善文。並不是在元宵家宴的時候。而是在那天的午後。她老人家想跟幾個小姑娘曬曬太陽,喝杯茶,聊聊天。等到天黑前就會把小姑娘們都送回家去了。這一趟受邀的,不僅僅有趙琇與李善文,還有汾陽王世子妃,以及另兩位未出閣的小姑娘。都是十四五歲光景,出身於京外中等以上的官宦勳貴家庭。也未定下親事。
有猜測說,京城宗室裡還有幾名子弟已到婚齡,尚未定親。這兩個小姑娘,興許就是要配給他們的。
張氏還很快就打聽到。其中一位姑娘,傳聞中要被許給一位郡王長子,而她也是那家郡王妃的外甥女。親上加親,是郡王府自個兒定下的姻緣。報到宮裡去,想求皇帝或是太后賜婚,討個體面。
為此,張氏就特地囑咐了孫女兒趙琇:“這兩位姑娘,你雖從不相識,也從未與她們打過交道,但日後都是妯娌,當好生相處,萬萬不可與人治氣。那是在宮裡,又有太后娘娘在,若你受了委屈,太后娘娘自會為你做主。”
趙琇答應著,為元宵那日的茶話會準備起服裝首飾來。忽一日廣平王府派了煙雨過來,給她送來了一套珍珠頭面,其中一隻小珠鳳,用的是略帶點兒淺粉色的珍珠,既清新粉嫩又少見,十分珍貴,趙琇一瞧就喜歡上了。
柳綠在旁笑道:“姑娘,世子還真是有心,恰巧姑娘這回準備穿進宮去的,就是那套淺緋色的新衣,跟這隻珠鳳可不正好配得上麼?姑娘穿了那套新衣,只需要戴這一隻珠鳳,再配上耳墜,旁的點綴都不需要了,已是天仙一般。世子是怎麼猜到姑娘正需要這麼一件首飾的呢?莫非就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一點通?”
趙琇聽得忍不住把帕子摔到她臉上去:“胡說!不過是湊巧罷了。”然而心裡也是有些小歡喜的。未來夫婿的審美觀與品味跟她相合,日後在一起生活就好相處了。
元宵當日,她便穿戴一新,頭上簪著那隻小珠鳳進了宮。到慈寧宮門前的時候,她正好遇上了久不見面的李善文。
李善文長高了許多,瞧著已經有大姑娘的模樣了,不再象從前那樣一團孩子氣。她下巴有些尖,人也有些消瘦,不過氣色倒還好,舉止禮儀已經十分有模有樣,看起來竟比趙琇還要端莊幾分,見了面,笑不露齒,眼裡卻閃耀著真心歡喜的光芒:“趙姐姐,好久不見了!”
趙琇拉著她的手,心裡也十分歡喜。當然了,同時她也有些警醒,忙將腰板得更直些,步伐縮小一點,不停地提醒自己,要淑女一些,別太隨意……
進了慈寧宮,汾陽王世子妃已經在此等候了。她婚後大約過得很好,竟比婚前又胖了些,臉色白裡透紅,嫩得如同水蜜桃一般。無論是身上的衣賞,還是頭上的首飾,都顯得華貴而精緻,又不失優雅,顯然十分受丈夫寵愛。她見趙琇與李善文來了,高高興興地拉起她們的手:“多時未見了,你們都變了好多,更象是大姑娘了。太后娘娘見了你們這模樣,一定十分歡喜。”
李善文紅著臉羞澀地低下頭,心中卻是鬆了口氣。她雖是要嫁給皇長子,日後卻是極有可能要母儀天下的,嬤嬤們教導她禮儀規範,要比旁人更嚴厲幾分。如今聽得已經是皇家婦的堂嫂認可,她心中也略安定了些。只要能讓太后滿意,她日後就能更容易在皇家站住腳了。
趙琇問汾陽王世子妃:“其他人還未到麼?”對方答說:“還未到呢,只怕還要再等晚一些。”但她看了看殿後的自鳴鐘,又忍不住皺起了眉頭:“再不來,恐怕就遲了。照著平日的時間,再過得一刻鐘,太后娘娘就午睡起來了。”
正說著,另兩位嬌客也到了。原來她們是在宮門前相遇了,便結伴而來,路上一路說著話,就走得慢了些。汾陽王世子妃介紹四女彼此相識見禮,就聽得內殿傳來擊掌聲,宮人們手捧水盆、手巾、鏡奩等物魚貫而入。
是太后醒了。
太后梳洗,又花了兩刻鐘的時間。期間趙琇與其他人一直候在外殿,摒聲靜氣不敢出聲。兩刻鐘後,太后穿著常服,緩緩從殿後走出來,見了她們便先笑了:“叫你們久等了吧?哀家是老太婆了,動作總是要慢些的。”
趙琇等人齊齊行禮稱不敢,又大禮拜見。
太后擺手命去,笑著說:“今日天氣不太好,早起還有陽光,過了午後,倒下起了小雪。本來還打算帶你們上花園裡走走,如今還是算了吧。你們嬌生慣養的,別吹了風。西暖閣裡暖和,我們上那裡吃茶說話去。”
一眾人便轉移去了西暖閣,果然暖和得很,落地黃銅大燻爐裡燃著清洌的梅花香餅,十分好聞。太后命人上了香茶小點,與眾女聊幾句家常,不過是問著你的祖母身體如何,她的母親病好了沒有,又或是誰家上京後是否住得習慣,等等等等。
結束了寒暄後,太后就直入正題:“你們可知道,我為什麼特地將你們召進宮來說話?你們家裡的長輩都覺得哀家這旨意很不合規矩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