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傳遍(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氏想了想:“就照著最穩妥最不容易過氣的樣式打了吧,日後若有了時興新款,你再自個兒打去。若是等到明年才打新首飾,萬一來不及了怎麼辦?倒是陪嫁的新料子,可以等到明年春天再採買也不遲。不過毛皮料子,還有西洋來的料子,珍珠寶石一料的東西,這會子很該預備起來了。那些東西可不是有銀子就立刻能有的。”
趙琇也有些煩心,備嫁時間挺充足的,但有些事情真不是時間充足就一定能辦好的。如今她跟著宮嬤嬤與左嬤嬤學了大半年,也知道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規矩。比如宗室女眷們的首飾,那都是有講究的,不同季節戴什麼,不同的場合戴什麼。都各有不同,而且還不能僅僅各備上一套。比如配大禮服用的金玉頭面,起碼也要有兩套完全不同的首飾,否則每次出席大場面總是一個打扮,別的宗室女眷瞧了,就該笑話你是個窮酸了。
除此之外,新年或重大節日裡進宮朝賀是一種首飾。日常請安是一種首飾。賀壽時是一種,出席婚禮是一種,出席喪禮是一種……不同的首飾需要的材質不一。花紋樣式不一,全都是有講究的。若是錯了規矩,把不同場合裡戴的首飾給弄混了,是要引人取笑的。再嚴重一些,還有可能攤上個大不敬的罪名。因此絕不能輕忽。
若是孃家實在沒有財力,沒辦法為出閣的女兒準備這許多套首飾,那至少也得有三四套拿得出手的頭面,可以應付基本的場合。新媳婦過門後出席皇家的正式宴席。不至於露了怯。新衣裳可以幾天就趕製出來,新首飾卻沒那麼容易打好。不事先準備妥當,新媳婦是很容易叫人挑剔的。至於再往後。夫家會不會為她添置新頭面,那就要看新媳婦的本事了。
趙琇要嫁的是親王府世子。從指婚之前開始,張氏就在為她的嫁妝做準備。除了這兩年京城侯府裡積下的銀子,老家那邊也送了一大筆銀子過來備用,各種金銀珠寶都蒐集了許多。京城這邊有好幾家人都在為即將嫁入皇家的女兒備嫁,資源緊缺,所以趙家只能命人往南邊置辦去。威爾斯洋行可是派上了大用場,幫著蒐羅了不少好東西回來呢。
如今張氏為趙琇準備用來打首飾的材料,金玉有,白銀有,翡翠瑪瑙有,青金珊瑚也有,還有洋行那邊送來的各色雜寶,全都拿匣子一個個裝了,只等著特地從江南聘來的匠人到達,張氏與趙琇選定了樣式,就要開始打製了。
趙琇心裡轉了幾個念頭,就對張氏說:“叫人把京中如今能找到的好首飾式樣冊子都找了來,我再好好瞧一瞧吧?我平時出門也少,能見過幾個花樣?想來見識還有不足,總要都過了目,才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呢。”心中想的卻是,這種事是不是可以跟高楨商量一下?看他喜歡別人戴什麼樣的首飾?還有嫁妝裡的各色成衣與衣料,也最好問問他的意思,才好擇了合適的顏色紋樣呢。
先前高楨總是待在溫泉莊子上,兩人往來通訊還要耽擱不少時間,如今他回了城,說不定用不了多久,就會跑建南侯府來了,到時候兩人也許能面對面商量一番?
這麼想著,趙琇心裡就有些熱,想著高楨什麼時候會來呢?
高楨如今一時半會兒還顧不上心上人這頭,回了王府後,他先扶著父親廣平王在正院上房裡歇下,自個兒就整理了衣冠,便往皇宮去了。
父王雖然身體有了很大氣色,但在趕路勞累之後,還是要先歇口氣的,明兒再進宮也不遲。但他這個做兒子的,卻有需要為父王打個前站,在皇祖母面前先好好解釋一番才是。
太后聽聞長子回府了,也非常驚訝,一見了長孫便連忙拉著他問:“你父王怎麼了?可是病情有了什麼變故?葉大夫怎麼說?”
高楨微笑著安撫她道:“皇祖母別擔心,父王一切安好,病情並無變故,反而還好了許多,眼睛已經可以看路了。”
太后大喜:“果真?”又開始抱怨:“你父王都回了城,怎麼不來見我呢?倒叫我牽腸掛肚的。”
高楨忙道:“父王還有些累,想著養一養精神,明兒才來見皇祖母。”
太后這才滿意了:“那皇祖母就等著你父王了。”又提起了葉大夫:“果然是位神醫,你們可得好好賞他才是。”
高楨便嘆氣了:“葉大夫不太好呢,他如今病倒了,皇上派過去的太醫診治過,說是風寒,開了藥給他吃下去,誰知病得越發重了,這次回城都沒辦法跟著回來。還是他自個兒昏迷了半日,中途清醒了,掙扎著給自個兒開了方子,叫人熬了藥來吃一劑下去,才好了許多。孫兒就吩咐他且在莊子上養兩天,等好了再進城來。”
他深深地看了太后一眼:“皇祖母,您說皇上都給父王派了什麼太醫來?一點風寒小病,居然還治得人越病越厲害了。葉大夫燒得糊塗了,都能一劑藥把自個兒治好了,怪道那兩位太醫都只能給他打下手呢。”
太后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起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