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謝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氏還在發呆。
高楨笑了笑:“這是個好主意,我回去就向父王請示,想來父王不會推拒的,說不定還會非常高興。只是我得好好練練字才行了。否則在天下才子面前暴露了短處,豈不丟臉?”
他雖然說要向廣平王請示,但聽這語氣,就知道他很有把握廣平王會答應。趙瑋頓時鬆了口氣,心裡也有幾分歡喜,暗暗給了妹妹一個讚賞的眼神。
其實文章這東西,不一定非得要廣平王親自構思,哪怕是他找人代筆呢,只要最後署上他的名字就行了。廣平王作為趙焯夫妻之死的見證者,是最有資格為他們作碑文紀念的人。而他的碑文留在書館中,既不會被人說是藉機收買人心、圖謀不軌,又確確實實地留了名。而碑文的內容,又能突顯他公正仁厚的品格,對他名聲大有好處。
今年恩科秋闈,連著明年的春闈,以及明天的正科秋闈,後年的正科春闈……一連四場科考,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計程車子。明知書館廣納天下學子,免費提供借閱書本的場地,必定能將這些士子吸引到館中來。而到館裡來的人,又不可避免地會看到碑文上的文章……不但建南侯府可以從中贏取巨大的好名聲,就連廣平王本人,也會從此在天下士子心目中奠定“公正仁厚”、“為弱者發聲”的好形象。他本人無意權勢,只要有個好名聲,好形象,讓朝野中人不再揪著他做靶子,那他就能高枕無憂了。
所以,無論是高楨還是趙瑋,都心知這是共贏的好建議。
高楨含笑看了趙琇一眼,雙眼亮晶晶的。趙琇不知為何,一接觸到他的目光,心裡就麻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閃避開去。
她就是隨口提了個建議麼……廣平王送了她哥哥這麼厚的一份禮,怎能不讓他在書館裡留個名?既然不能公開宣稱他參與了建館,那就換一種方式讓他共享尊榮。至少前來借過書的學子,不能跟著某些吃飽了撐著的文官說“廣平王曾經是太子,就算瞎了眼也一定不甘心讓弟弟壓在自己頭上,遲早會造反”這種瞎話了。
高楨起身向張氏告辭,他想要儘早回王府向父親請示。張氏這才醒過神來,忙道:“這麼快就要走了?多坐一會兒吧?吃了飯再回去?”但說完了又發覺這話說得太隨便了,這是廣平王府的世子,不是自家親戚子侄!她暗暗懊惱,孫女天外飛來一筆,佔據了她全部心神,她還沒想清楚這其中得失,是否會有後患,是否會對廣平王有不良影響等等。心不在焉的後果,就是說錯話了。
高楨臉上微笑著,絲毫不以為意,用尊敬又不失親切的語氣對張氏說:“老夫人留飯,本不應辭,只是我今早答應了要陪父王用午膳,只能辜負老夫人好意了。下次若有機會,希望還能再品嚐府上的美味佳餚。”
張氏連忙扶著孫女站起身來,向高楨行禮:“世子客氣了。您能來,是我們家的榮幸,老婦祖孫必定隨時恭候。”
高楨再行了一禮,又衝著趙琇笑了一笑,然後對趙瑋說:“瑋哥送我一程吧?”
趙瑋笑著送他出去了,張氏目送他們離開,回頭小聲教訓孫女:“日後再有什麼主意,先私下問過祖母與你哥哥,再跟世子提。這回你出的主意倒還罷了,若是出了個餿主意,害了王爺可怎麼辦?”
趙琇眨眨眼,望著天花板不語。
高楨與趙瑋來到前院,後者忽然笑著問:“你有話跟我說?否則何必多說一句要我送你?本來你到我家,每次離開都是我送你出門的。這原是應有的規矩。”
高楨微微一笑:“我聽說你要應今年鄉試?”
“訊息真靈通。”趙瑋想起自己剛領旨才幾個時辰,這麼快高楨就得到了訊息,看來廣平王父子在宮裡混得真不錯,至少不缺訊息來源。
高楨道:“你家裡還有祖母與妹妹,若是回原籍鄉試,想必十分不便吧?我在太后面前提了一句,她會提醒皇上,賜你在京應試的資格的。”
趙瑋十分驚喜:“我本來還打算過兩日去請旨的,沒想到你已經替我說了。這可真是幫了大忙,多謝多謝!”說著便向高楨深躬一禮。
高楨微笑著挽起他,壓低了聲量:“這就要大禮拜謝了?若等聽完我接下來要說的話,你又要如何謝我?”
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