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琇擺擺手:“我又沒要求別人一定要買。但萬一有人帶了紙筆來抄書,抄著抄著忽然不夠用了怎麼辦?這裡左鄰右舍都是住家,可沒有商鋪呢,最近也要跑鼓樓大街那邊去了,一來一回不耽誤功夫麼?況且我打算給書館立一個規矩,那就是學子進門領牌,憑牌借書,出大門前必須將牌子歸還,書不得出館。否則,萬一有人拿著書跑了可怎麼辦?這麼一來,忘帶紙筆又或是紙筆不夠的人,若是不能問人借到,那至少在館裡還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不過這鋪子提供的文房用品雖然有不同的檔次供人挑選,但價格與外頭是一樣的,我會讓六房的人悠著些,別讓人抓住了把柄。至於印有明知書館標記的物件,那就是各人喜歡了,如果一個人也不肯買,那也沒什麼。咱們自己留著使。”

趙瑋笑了:“妹妹永遠都有道理。不過這也罷了,原也是為了方便前來借書的學子,救急罷了。”

趙琇忽然偷笑了下,湊近了趙瑋小聲說:“其實這鋪子還可以幫忙寄賣東西的。比如哪位文人的墨寶,又或是哪位翰林的文集。墨寶且不提,文集這種東西,若是作者自個兒找了書坊印刷成冊,除了送人以外,留下的本數太多了,不知如何處理掉的,放在這裡寄售也沒什麼。反正咱們正要找這樣的人,向他們要些文集來充盈書庫,也許有人看了喜歡,也想要呢?如果都叫人白抄了去,作者本人就沒得好處了,不如叫人買一本,豈不是兩相得益?賣得的錢財咱們一文不取,都交還給作者,那作者說不定還覺得歡喜呢。”

趙瑋微微一笑:“如此一來,我們自然是不貪利的真君子,那作者也可名利雙收了。會想要把自己的文章印刷成冊之人,自然是想要名傳天下,留芳後世的。我們助了他們一臂之力,士林中人自然也會給我們一點面子……”他嘆了口氣:“妹妹真不愧從小有神童之名,真是聰明過人,更能看透人心。只是這法子雖妙,但妹妹最好別在祖母面前提起。”

趙琇撇撇嘴:“哪兒能呀?要是讓祖母知道,她一定又罵我了。明明是對讀書人有好處的事,那般清雅高貴,怎的到了我嘴裡,不是錢就是財,不是名就是利,臭不可聞?可惜我本就是俗人,讀一輩子書,也讀不成清高性子。”

趙瑋無奈極了,便轉移話題:“裡頭的客院,你打算怎麼辦?”

趙琇忙正了神色:“客院裡有為了盤爐砌的小灶,我打算把這裡設作茶房。每日免費供給白開水,如果要喝好一點的茶,就要花銀子了。還有些簡單易做的點心,也可以賣一賣。這是為了預備有的學子看書看得餓了,又不想交牌出去吃飯。有些茶水點心,至少可以避免他們餓死在這裡。不過因為有爐火,所以這裡整天都必須有人看著,免得出意外。還有,不管是自帶食物,還是從這裡買,所有吃食都只能在二門外食用,進了二門,就只許自帶茶水,菸酒是絕對禁止的。”

趙瑋同意這一項規定:“這是自然,若是讓人帶吃食進書庫,這書館會成什麼樣子?”

這時候張氏從二門出來了,正好聽到他們兄妹後面的對話,笑著點頭說:“這話很是。我們家是正正經經要為天下讀書人做一件好事,但規矩也要立起來,無規矩不成方圓。肚子餓了,就在前院用茶點,帶進去,只怕書都要覺得自己被燻著了。”

趙瑋趙琇見她來了,忙笑著圍上去:“祖母。”趙琇挽著她的手臂說:“祖母,您剛才聽到我的話了?您覺得我的安排怎麼樣?”

張氏點頭:“你想得很周到,既兼顧了書館,也考慮到了借書人的需要。不過,既有免費的白水,何妨再大方些,送點免費的點心給餓了的學子們呢?哪怕是最低廉的一種?”

趙琇露出為難的神色:“這不好吧?買不起可以自帶,白水免費無所謂,甚至夏天可以有免費消暑茶,冬天可以有免費薑湯,但吃食不可以。這不是小氣。而是若有了免費的吃食,那清貧學子前來,到底是為了看書呢,還是為了一口吃的?”

張氏皺眉道:“你也把天下讀書人看得太低了。”

趙瑋沉吟:“祖母,妹妹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本是為方便讀書人才建的書館。但若有人聽聞這裡有免費吃食,會不會有些不是讀書人的也跑來矇混?雖說有教無類,但萬一因他們在此擾嚷,反而耽誤了正經讀書人們借書學習,那就不好了。”

張氏一聽,連忙道:“那是我沒想周全,既如此,那就算了吧。”

趙瑋給妹妹遞了個眼色,趙琇偷偷忍下笑意。哥哥其實是在為她說話,不過換一種方式,就很快說服了祖母。她以後真是要多學著點。其實祖母也不是那麼難應付嘛。

張氏接下來的問題讓趙琇瞬間清醒過來:“琇姐兒,照你的安排,這整個前院都不藏書,那書要藏在何處呢?”

趙琇忙道:“我已經想好了,正院和後院的屋子都可以放上很多書架,應該能裝上幾千上萬本書的。正院正房,我預備供奉祖父、父親和母親的牌位。若是皇上有聖旨,那就連聖旨和御筆一併供上。正房兩側也是放上長桌和條凳,是供學子抄書時用的。然後沿牆一溜兒窄櫃,裝的是書籍索引,分門別類,讓人方便查詢。清單上有號碼,跟書庫裡的書上號碼相對,憑藉那號碼,就能找到書的所在。東西廂房和後院都可以做書庫,找幾個識字的僕人,每日整理打掃。廚房那個小院子,就留給值夜的人使用。這樣前門與後院都有人看守,應該可保無憂。”

張氏在心裡默默算了下自家藏書的數目:“這倒罷了,若只有咱們家的書,這也就夠用了。但再加上外頭置辦的各色典籍,還有你說要向京中文人大家索要文集,若都收羅來了,還不知有多少本呢。咱們家這個小宅,真能裝得下那麼多書麼?”

這個問題趙琇也想過。但以目前他們能蒐羅到的書本來看,還沒到擠爆宅子的地步,應該還好吧?

不過,未雨綢繆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到時候因為地方小,書裝不下了,傳出去也是個笑話。

趙琇還沒想到什麼有用的辦法呢,門房就過來彙報了:“老夫人,小侯爺,大姑娘,廣平王世子來訪。”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