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琴明白了,她十分不能理解:“我早聽說趙家二房這一次立下了救助太子的大功,肯定能夠得回爵位了,許多人家都給他們送禮,連我外公家裡也送了。他家得了這麼大的好處,為何還要與你們計較昔日的一點小恩怨?你不是說,當初你二叔夫妻的死是意外,他們為了霸佔家產,才把賬算在你母親身上麼?他們心裡分明知道你們是無辜的,為何還要怨恨你們?”

趙湘自然不能說出真正的原因,只能一個勁兒地低頭抹淚。

馮秀琴便問:“贖你祖母出來,需要多少銀子?”

趙湘哽咽道:“我也說不清,估摸著,有四五百兩就該差不多了。”

馮秀琴面露難色:“這麼多?”她想了想,站起身:“你等一會兒。”就離開了,過了大約一刻鐘後,便拿著一個小布包回來了。趙湘留意到,她手腕上的一對白玉鐲子已經消失了,心裡非常滿意。趙湘認得這對鐲子。在外頭少說也能賣上二百兩,更何況,那小布包看著絕對不只有這一對鐲子。

馮秀琴將布包交到趙湘手上:“這裡是幾件首飾,還有一些金銀錁子。我也不知值多少錢,想來一二百兩總是有的。你就拿去吧。”

“好妹妹,我一輩子記你的大恩!”趙湘蹲下身就要向她道謝,被她扶住:“別說這樣的話,我和你是朋友,怎能看著你有難處,卻不伸手相助呢?”

趙湘目的達成,擔心馮太太隨時會回來,就對著馮秀琴說了一籮筐的好話,然後起身告辭了。馮秀琴還含淚讓她臨離開京城時。給自己捎個信,好讓自己去為她踐行。

趙湘帶著一布包首飾出了馮家的門,第一時間就是去找一家名聲比較好的當鋪,將首飾全部當了,竟當了有三百多兩銀子。全都換成小額銀票,藏在身上,出門就僱車去了大理寺衙門。今天她一定要把祖母給贖出來,有祖母在,那些庶孽們萬萬不敢再糟賤她!

而馮太太回到家後,聽馮秀琴說起了這件事,就氣不打一處來:“我早跟你說了。不要再跟趙湘來往,怎麼你就是不聽?那丫頭一句實話也沒有,她母親也是確實害了人家的父母,怎麼她跟你說幾句好話,你就信了呢?難道你不知道她父親是大逆罪人麼?!”

馮秀琴哭道:“她父親是大逆罪人,她又不是。這種事與她一個女孩兒有何干系?況且她也是擔心祖母。才厚著臉皮來向我借銀子的,誰叫趙家二房無情,不肯贖人呢?”

馮太太冷笑:“若趙家二房當真無情,就不會贖她出來,她還有福氣坐在我們家的屋子裡騙你銀子?趙家不肯贖她祖母。自有人家的考量,這是人家的家務事,你理會那麼多做什麼?我看趙湘是認定了你一定會上當,才會來找你的。她說她找別的小姐妹,別人都勢利地將她趕出來了,你只管派人去打聽,看她有沒有找過別人?!”

馮秀琴還真的打發婆子到幾個從前與趙湘相熟的女孩兒家裡問了,誰都沒見過趙湘,這才相信她是直接來找自己的。她別的話是真是假,馮秀琴不知道,卻知道小姐妹們沒人趕她,也就不是她嘴裡所說的勢利眼了,那她為何又要這樣說呢?

馮太太派了人出去打聽,從附近的當鋪裡贖回了女兒的首飾,又讓人去大理寺問,得知趙湘確實贖走了祖母牛氏,只花了一百兩,卻將庶母錢氏丟在了牢中。她冷笑著將這件事告訴了女兒:“瞧瞧吧,到底是誰無情?趙家二房與他家有仇,還能贖她姐妹幾個出來。她弟妹的生母與她在一個家裡住了十幾年,她分明有銀子,卻不肯贖人,可見其性情涼薄歹毒!往後再不許你與她來往!”

馮秀琴大哭了一場,細心想想,也覺得趙湘所作所為有許多可指摘之處,心裡對她的印象大壞。

馮太太想來想去,覺得這件事要跟趙家二房打一聲招呼。她孃家與柱國將軍府是姻親,她便親往將軍府去給曹老太太請了個安,將這件事簡單說了一遍,道:“我心裡實在憂心,琴姐兒心性太過單純了,那趙家湘姐兒卻是個心思深沉又好算計人的,她祖母更是厲害。這回只是我家被騙了幾百兩銀子,以後還不知她們又會做出什麼事來呢。”

曹老太太將此事記在心裡,打發人去看趙瑋趙琇兄妹時,就將這件事提了一下,讓他們多加提防。

趙瑋和趙琇萬萬沒想到趙湘還有這腦子,居然能騙到銀子將牛氏贖出來。不過他們也不是很擔心,因為老家送信過來了,張氏即將上京。她在名分上是牛氏的婆婆,有她坐鎮家中,就算牛氏帶著孫子孫女們上門來糾纏,也是無用的。

況且趙琇早就提防這一出了,贖趙湘他們時,便在外頭大肆宣揚,是好心才贖幾個年幼的孩子出來的,但成年人卻需要為自己的罪行贖罪。大逆罪人就是大逆罪人,趙家絕不會承認這樣的子孫,也不會賙濟他們的生活,若是幫助他們過上溫飽富足的日子,豈不是給世人立下了壞榜樣,讓人以為犯了不赦的重罪,也能生活得很好?趙家遵紀守法,絕不會汙辱朝廷律法的尊嚴!

傳言既出,朝野民間都說趙家二房仁義又守法,當年傷害了他們的趙炯一家,則是名聲敗壞,再沒人說張氏祖孫是為了奪產方才將趙玦一房出族的,人們只會說,張氏祖孫目光如炬,早早就發現了趙玦的反骨,才將他一家逐出宗族。

趙家二房名聲大好,久病的皇帝也終於有眼色地下達了旨意,命趙瑋襲祖父、伯父的爵位,降一等,為二等建南侯,賜還當初查抄的府第、田莊、財帛與奴僕。趙瑋、趙琇喜出望外,等了幾個月,終於等到這個旨意了!祖母上京得知,一定會很高興!

皇帝不知在想什麼,在封賞了趙家、曹家等眾多平叛功臣之後,又下了另一個旨意,命太子為出繼的六皇子,也就是現任山陰侯籌辦婚事,哪怕山陰侯如今還是個不滿十週歲的小孩子。

山陰侯還是六皇子時,就有了一門婚事,還有一個已經議定的側妃。正妃人選出自公府,但閤家都因謀逆大罪下獄。她的祖父、父親和叔叔們都砍了頭,她跟著母親哥哥被流放了,自然不可能再為山陰侯正室。

那剩下的就只有側妃的人選,鍾家大小姐鍾雅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