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1/2頁)
章節報錯
宮使宣完旨,留下牌子就離開了,順道帶走了趙琇讓人塞的一隻裝有一雙珍珠的繡花荷包,臉上滿是笑意。
趙琇和趙瑋圍在祖母身邊去看那隻牌子,猜測著太后娘娘的用意。
趙瑋在外頭走動得多,對朝中的事情比較瞭解,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太后娘娘與皇后娘娘平日也有宣召皇親誥命入宮晉見,這是常事。先前聽聞太后娘娘身體不適,後來好了,祖母又去了小湯山,始終沒有機會召見。興許這是聽說祖母回來了,便打發人送個牌子來,召祖母去說說話而已。祖母只管去就是了,別家的老夫人、夫人們也有去的,您從前也去過,只是見的不是蔣太后,而是先帝元后罷了,實在不必害怕。”
趙琇則覺得,有可能是太后娘娘關心大兒子,因趙家祖孫才從廣平王的溫泉莊子上回來,所以召人過去問問大兒子的近況而已。雖然廣平王父子肯定也會派人進宮送平安信,但太后有可能會擔心他們報喜不報憂,相比之下,趙家人這邊反而有可能說出實情,還能提供更多的細節。
張氏對孫子的猜測比較認可,卻對孫女的話不以為然:“即使王爺報喜不報憂,你以為太后娘娘就不會打發人去看王爺了?王爺能瞞得住什麼?別說太后,連皇上也不會任由王爺去了溫泉莊子,便不管不問了。宮中派出的使者對王爺的事知道得比我們還要多呢,我們不過是做客去的,難道還整日看著王爺如何吃飯吃藥不成?”
趙琇撇撇嘴,勾著她的袖子說:“好吧。是我考慮不周到了。不過您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咱們家跟皇家關係一向很好,太后皇上前不久還賞了咱們許多好東西呢。召您進宮,興許只是冬日無聊了,想要找個人說說話。聊聊八卦。昨兒您在踐行宴上跟王爺說的事就挺有趣的,明兒您進宮,也跟太后娘娘說說吧?把太后逗得高興一些,她一歡喜,說不定又有賞賜下來了。”
張氏聽得有些哭笑不得:“你當太后娘娘不知道麼?王爺是久在深宮,世子是年紀還小。他們不清楚民間的習俗,太后娘娘卻多半是經歷過的。她在京城住得久,有些事興許比我還要清楚,我要說就只能說南邊的習俗,說京城的。就是關公門前耍大刀了。”
趙琇笑了:“那就說南邊的習俗好了,聊天而已,您從前做著建南侯夫人時,又不是沒有跟宮裡的貴人聊過天。”
張氏嘆了口氣:“雖然從前也進過宮,但我心裡知道,外頭有你們祖父在,誰也不會為難我,因此我在宮裡。只要依禮而行,貴人問話,我老實回答就好。沒什麼難的。象跟旁人——比如曹太夫人那樣——聊家常說笑取樂,是萬萬沒有過的。我心裡實在是沒底。”她點了點孫女的額頭:“虧你這丫頭還想著賞賜,咱們家難道還缺那點東西?”
趙琇抿抿嘴,摸了摸額頭上被點中的地方。她哪裡是想要賞賜呢?不過是說笑罷了。況且賞賜的意義並不在於東西,而在於它所代表的榮耀。以趙家如今的狀況,還需要這種榮耀來維持自家的體面。使趙家不受外界輕視忽略。
她有些不能理解祖母的畏懼。自家跟皇家的關係只有好沒有壞的,就衝他們救了今上和高楨。挫敗了穎王的陰謀,太后對他們只會和顏悅色。就算祖母在宮裡說錯了什麼話,她也不會怪罪,祖母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趙琇隱約感覺得到,祖母對於社交這回事,似乎在不知道什麼時候產生了畏懼的情緒。從前在奉賢時,親友家,或是其他鄉紳家,熟悉的不熟悉的,有親的沒親的,有人上門來向她問好時,她還挺高興的,並沒有排斥的感覺。可進京城後,除了偶爾去過一兩回廣平王府,也就是熟悉的柱國將軍曹家,她還願意常來常往,其他人家幾乎都保持在禮尚往來的階段——意思是隻相互送禮,但主人彼此不見面。上別人家裡做客更少,就別說主動遞帖子進宮請安了。
張氏未到京時,趙瑋還時常跟別的人家常來常往,她來了以後,趙瑋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讀書,這種社交就少了。幸好他是男子,大朝會結束後還有跟人接觸交談的機會,平日偶爾也會跟曹冉等人見面,基本的社交活動還是有的。但比起之前,就少了一些。趙琇雖然不好說祖母什麼,但心裡下意識地感覺到,這對建南侯府恐怕沒什麼好處。
趙瑋也隱隱有所察覺,不過他不會說祖母什麼,只會心中愧疚:“都是孫兒無用,若孫兒能象祖父一樣,令祖母進宮也安安心心的,不必擔憂會被人為難,祖母又何須憂慮呢?”
張氏哪裡捨得孫子自責?忙道:“這與你何干?不過是我年紀大了,又多年不曾進宮,心裡擔憂禮儀生疏,會唐突了貴人罷了。其實從前你們祖父還在時,我進宮晉見先帝元后,蔣娘娘在旁陪伴,一向十分和氣,想來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你們把盧媽叫來吧,我讓她陪著,好好溫習一下晉見的禮儀,也省得明兒進宮會出差錯。瑋哥兒再順道幫我寫個帖子遞上去,明日陪我進宮謝恩。”
趙瑋微笑著答應了,去了小書房那邊寫帖子。趙琇出去叫盧媽,走到門邊,想了想,又折返祖母身邊,挨著她耳旁小聲說:“祖母,您多進宮去陪太后說說話也是好的,去得多了,習慣了,就不會害怕了。”見張氏要說話,她又壓住前者的手:“您想想,咱們家裡就祖孫三人,哥哥年紀還小呢,您又要他考中了舉人再出仕,那要等上多少年?時間長了,咱們家沒有露臉的人,說不定宮裡就把哥哥給忘了。將來就算考中了舉人。皇上又怎知哥哥有什麼能耐?能給他安排什麼好差事?但如果您常進宮去陪太后說話,拉拉家常,讓她知道您的孫子有多好,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太后心裡高興了,興許還會向皇上說起。咱們不求皇上會格外重用哥哥,好歹別讓皇上忘了他呀!”
張氏臉色微微變了,雙目旋即射出堅定的光芒,輕輕點了點頭:“祖母明白了,你放心。”
趙琇微笑著轉身出了房門。她就知道。事關孫子,祖母一定會勇敢起來的。
趙瑋寫完了帖子,拿給祖母過目。他見屋裡只有他們祖孫倆,便湊近了張氏身邊小聲道:“祖母,您進宮之後。若是見著太后高興,時機又合適,就多為妹妹說些好話吧。咱們家若真有意跟廣平王府結親,到時候少不得還得看太后娘娘的意思。早些讓她知道妹妹的好處,日後說親時,也能順利些。”
張氏一怔,詫異地看向孫子:“什麼?這……”她明白孫子的意思,可她對這門親事。本來就不是非常執著,若廣平王府有意,自然會想辦法讓太后點頭的。怎的還要她在太后面前說孫女的好話?那樣實在是……太讓人難為情了!她低聲向孫子抱怨:“我可從來沒做過這種事。這要怎麼說呢?王婆賣瓜,只會叫人瞧不起。還是讓廣平王跟太后提這件事吧。他們怎麼也是親母子,比咱們外人說話要方便多了。”
趙瑋忙道:“祖母別擔心,孫兒不是讓您王婆賣瓜,只是在閒談時偶爾提上幾句。您可以穿戴上妹妹的針線,又或是聊家常時無意提起。妹妹待您孝順。平日又懂事穩重,把家裡上上下下都料理得妥妥當當的。不讓您操一點心,每日還勤練書畫。這些難道不是優點麼?您提上一兩句就得了。無須明著誇她如何好。那樣反倒落了下乘。”他握住張氏的手,誠懇地道:“祖母,孫兒真的覺得這門親事挺好,妹妹若能嫁過去,日後也不擔心會受委屈。若換了是別家,能有這樣好麼?您只當是為了妹妹的終身著想吧。”